[实用新型]一种铝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8381.2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细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7 | 分类号: | E04F13/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6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皮 塑料板 导气槽 施工面 凸点 基体背面 铝板表面 磨砂层 排出 凸起 粘附 本实用新型 阳极氧化层 基体正面 阳极氧化 高硬度 铝塑板 耐候性 耐磨损 氧化膜 粘结剂 铝板 铝塑 贴合 粘结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铝塑板,包括塑料板基体,所述塑料板基体正面设有第一铝板,所述第一铝板表面设有阳极氧化层,所述塑料板基体背面设有若干多边形凸起,所述塑料板基体背面贴附有第二铝皮,所述第二铝皮跟随多边形凸起形成凸点、相邻凸点之间形成导气槽,所述凸点表面设有磨砂层。本实用新型第一铝板表面进行阳极氧化,使其形成高硬度的氧化膜,耐磨损,耐候性好;导气槽在贴合时快速排出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实现迅速定位,缩短工期,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磨砂层可增加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粘附强度,当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后,粘结剂可进入导气槽内,进一步增加粘结面积,提升粘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塑板。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板(又称铝塑板)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到中国,便以其经济性、可选色彩的多样性、便捷的施工方法、优良的加工性能、绝佳的防火性及高贵的品质,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铝塑复合板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决定了其广泛用途:它可以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属于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传统来铝塑板在长期暴露与阳光下后,表面颜色容易变淡,同时在施工贴合时,铝塑板与施工面之间容易夹杂空气,导致贴合后无法与施工面形成良好接触,在室外长期高温的影响下,容易造成铝塑板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耐老化,方便贴合,牢固度高的铝塑板。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塑板,包括塑料板基体,所述塑料板基体正面设有第一铝板,所述第一铝板表面设有阳极氧化层,所述塑料板基体背面设有若干多边形凸起,所述塑料板基体背面贴附有第二铝皮,所述第二铝皮跟随多边形凸起形成凸点、相邻凸点之间形成导气槽,所述凸点表面设有磨砂层。
上述结构中,通过对第一铝板表面进行阳极氧化,使其形成高硬度的氧化膜,同时相比现有漆膜具有更好的耐磨损,耐候性,可使色泽保持更长久;导气槽可在铝塑板贴合时快速排出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使其粘结更牢固,实现迅速定位,缩短工期,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磨砂层可增加与施工面之间的粘附强度,当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后,粘结剂可进入导气槽内,进一步增加粘结面积,提升粘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边形凸起为正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边形凸起为正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槽宽度H为1mm至3mm,所述导气槽深度L为0.2mm至0.5mm。
上述结构中,导气槽宽度及导气槽深度为最佳设置范围,可根据塑料板基体的不同厚度或施工面弧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一铝板表面进行阳极氧化,使其形成高硬度的氧化膜,耐磨损,耐候性好;导气槽在贴合时快速排出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实现迅速定位,缩短工期,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磨砂层可增加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粘附强度,当第二铝皮与施工面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后,粘结剂可进入导气槽内,进一步增加粘结面积,提升粘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塑料板基体;11-多边形凸起;20-第一铝板;21-阳极氧化层;30-第二铝皮;31-凸点;311-磨砂层;32-导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8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