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1662.3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7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姚如洋;尹冠生;赵振宇;张婉琪;秦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29C64/124;B33Y10/00;F16F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管 轴向 厚壁管 梯度变化 皱褶 压溃 轴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 吸能结构 缓冲 刻槽 内管 中心轴线重合 能量吸收 中心轴线 长薄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碰撞及能量吸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结构,包括若干厚壁管和至少一个薄壁管;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厚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与薄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重合;每个薄壁管两端均连接有厚壁管,不同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轴向长度最长的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本实用新型的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不同薄壁管轴向长度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长一段至最短一段依次发生;不同薄壁管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薄一段至最厚一段依次发生;轴向长度最长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使得压溃皱褶发生的位置更加精确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碰撞及能量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车辆、高速公路防撞设施、核电站等实际工程中,缓冲吸能元件的能量吸收行为对承受撞击结构的安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安全防护的需要,缓冲吸能元件需具备吸能效果好、质量轻、压溃行程长等特点,其结构形式必须尽量简单且易于工业制造和批量生产。
目前,传统的缓冲吸能元件以薄壁构件为主,其中薄壁管类构件的轴向压溃吸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且最常用的薄壁管截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帽形等。经试验和理论验证,圆截面薄壁管在同工况下的吸能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类型的薄壁管。然而,传统的圆截面管在压溃过程中极易发生非轴对称失稳,现有的多级压溃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撞击力的不同选择被结构被压溃的部分。
然而,大多现有的吸能结构,一方面,不能够有效控制吸能管压溃皱褶的发生位置,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这将在碰撞过程中产生不可预见的隐患。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技术现状而言,很多理论上吸能效果较好且能够实现多级吸能功能的结构难以批量生产且造价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结构;能够准确控制压溃皱褶的发生位置并且容易制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厚壁管和至少一个薄壁管;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厚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与薄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重合;每个薄壁管两端均连接有厚壁管,不同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轴向长度最长的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
所述厚壁管与薄壁管的内径均相同。
所述厚壁管与薄壁管的截面均设置成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
所述每个厚壁管的厚度均相同。
所述不同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尺寸沿轴线方向呈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变化设置。
所述不同薄壁管的径向厚度尺寸沿轴线方向呈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变化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不同薄壁管的轴向长度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长一段至最短一段依次发生;不同薄壁管的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薄一段至最厚一段依次发生;轴向长度最长的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使得压溃皱褶发生的位置更加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厚壁管与薄壁管的内径均相同,内径相同使得吸能元件的受力更加稳定,压溃皱褶发生位置更能按照预期部位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厚壁管与薄壁管的截面均设置成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形状规则,受力稳定,压溃皱褶发生位置更能按照预期部位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厚壁管的厚度均相同,相同厚度的薄壁管使得制造更加方便,受力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16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后保险杠
- 下一篇: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