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喷井的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4713.8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威;孟庆康;成兰;陈帅;何淼;温海波;王维;官春艳;黄璐;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钱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座 喉管 射流机构 喷嘴 自喷井 管柱 芯管 第二开孔 第一开孔 扩散管 油管 泵筒 侧壁 本实用新型 采油工程 工艺流程 稠油井 出液孔 封隔器 上端头 上端 流道 筒体 连通 体内 申请 保证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喷井的管柱,其涉及采油工程领域,所述用于自喷井的管柱包括:油管;射流机构,所述射流机构包括:与所述油管相连接的筒体,所述泵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孔;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喷嘴座和与芯管,所述喷嘴座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能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喷嘴座内设置有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座和所述芯管内位于所述喷嘴上方的喉管和与所述喉管相连接的扩散管,所述喉管与所述喷嘴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的流道;与所述芯管相连接的上端头,所述上端头上具有与所述扩散管相连通的出液孔;连接在所述射流机构的泵筒下端的封隔器。本申请能够降低深层稠油井掺稀压力,保证地面掺稀工艺流程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喷井的管柱。
背景技术
西部某深层碳酸盐油藏埋深达到6000m至7000m,50℃脱气原油粘度达到200000mPa.s以上,其属于深层稠油油藏。该类油藏在油藏开发初期采取自喷管柱生产,由于油的原油黏度过高,生产过程中需要从油套环空中掺入稀油以保证油井正常自喷。因此在自喷管柱上可以设计有用于掺入稀油的单流阀,为了保护套管,在单流阀的下端还可以安装有封隔器,该封隔器用于封隔油套环空。
但是由于井的深度较深,并且单流阀存在节流的作用,因此掺稀需要的压力较高,如此使得地面掺稀工艺流程运行的压力高,从而导致配套难度大,费用高,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深层稠油自喷井的管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喷井的管柱,其能够降低深层稠油井掺稀压力,保证地面掺稀工艺流程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喷井的管柱,所述用于自喷井的管柱包括:
油管;
射流机构,所述射流机构包括:与所述油管相连接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孔;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喷嘴座和与芯管,所述喷嘴座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能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喷嘴座内设置有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座和所述芯管内位于所述喷嘴上方的喉管和与所述喉管相连接的扩散管,所述喉管与所述喷嘴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的流道;与所述芯管相连接的上端头,所述上端头上具有与所述扩散管相连通的出液孔;
连接在所述射流机构的泵筒下端的封隔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自喷井的管柱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封隔器下端的尾管;
连接在所述尾管下端的具有由上向下开口逐渐扩大的引流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内侧具有凹槽,所述芯管的外侧设置有锁爪,所述锁爪具有嵌入所述凹槽的凸起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单流阀,所述单流阀与所述喷嘴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单流阀能由下向上导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流阀包括具有开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具有贯穿孔的阻挡件,所述阀体与所述阻挡件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能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头上具有打捞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与所述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座与所述泵筒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下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具有台阶,所述阀体与所述台阶相抵,所述阀体的上端具有内螺纹,所述喷嘴座的下端具有外螺纹,所述阀体的内螺纹与所述喷嘴座的外螺纹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4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