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量子点的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7483.0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川;陶朝新;胡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超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导光板 第一保护层 导光板 导光层 量子点层 量子点 侧面 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 导光板本体 依次增大 出光率 包覆 功耗 光源 能耗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光板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量子点的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本体和多个第一光学点,第一导光板本体的第一侧面靠近第一光源,多个第一光学点成阵列设于第一导光板本体的表面,第一光学点的尺寸从靠近第一侧面的一侧向远离第一侧面的一侧依次增大;第一光学点包括设于导光板本体表面的量子点层和包覆在量子点层表面的导光层;第一导光板本体表面还覆盖有用于保护第一光学点的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护层设于导光层的表面;设置导光层有效提高了出光率,可以在更低的功耗下达到相同的亮度,从而降低了能耗;设置第一保护层可以对第一光学点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一光学点被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光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基于量子点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显示领域,通常使用蓝光LED激发宽发射峰的黄色荧光粉,发出的光谱中黄光与未被荧光粉吸收的蓝光混合后形成白色的显示器背光光源;白光光源被显示器的色彩滤镜过滤后形成显示器的红绿蓝三原色。通过这种方法形成的红原色和绿原色具有较宽的波峰,从而会造成色彩失真;而使用色彩滤镜也会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无效波段的光源,从而降低能量效率,提高功耗,同时也会产生散热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于显示领域的量子点应运而生。量子点是一类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这类晶体材料的尺寸为纳米级别,其半径与激子波尔半径在同一数量级。这样的尺寸使得量子点的激子被挤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从而产生量子局限效应,从而显现出和宏观材料非常不一样的性能。例如量子点发光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显示组件的能耗,这是由于其发射光谱窄,大部分光都是可透过滤色器的用于显色的原色光,因此采用量子点材料的背光组件比传统背光组件更省电,从而可以极大提升移动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能耗的降低也减少了整体发热量,改善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然而目前在将量子点应用到显示领域时,需要将量子点高分子膜和显示器的其它光学膜放置在一起,且在量子点高分子膜的相对两个表面上设置阻隔层以防止量子点失效,不仅制作难度大,而且制作成本高。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量子点的导光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量子点应用到显示领域时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基于量子点的导光板,用于对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导光,包括第一导光板本体和多个第一光学点,所述第一导光板本体的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光源,多个所述第一光学点成阵列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光学点的尺寸从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依次增大;
所述第一光学点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表面的量子点层和包覆在所述量子点层表面的导光层;
所述第一导光板本体表面还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光学点的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于所述导光层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层还覆盖所述第一导光板本体设有所述第一光学点的表面。
进一步地,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光学点的尺寸为0.1毫米~5毫米,位于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光学点的尺寸为0.5毫米~20毫米;
所述量子点层的厚度为1微米~1000微米,所述导光层的厚度为1微米~1000微米,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1微米~10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乙烯层、聚二甲基硅氧烷层、聚苯乙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聚醚砜树脂层或聚碳酸酯层;
所述第一导光板本体为玻璃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聚苯乙烯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板或聚碳酸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超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超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7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材料漫反射的导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见光点阵引向扩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