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灭火的炮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0959.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3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郑会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迪盛安全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2 | 分类号: | A62C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徐旭栋 |
地址: | 10008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炮头 导流管 发泡管 射流管 固定连通 进液管 本实用新型 吸气孔 气腔 灭火 混合形成泡沫 技术方案要点 内部固定 吸入空气 体内部 整流片 发泡 体相 外壁 流出 体内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灭火的炮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液管、炮头体和发泡管,炮头体与进液管相固定连通,发泡管与炮头体相固定连通;水从进液管流入,经过炮头体和发泡管后流出;炮头体用于吸入空气,发泡管用于将空气和水相混合形成泡沫,所述炮头体内部套有射流管和导流管,射流管一端与进液管相固定连通,射流管另一端与导流管相固定连通;射流管外壁与炮头体内壁之间设有气腔,炮头体上设有第一吸气孔,导流管上设有第一气孔,炮头体外部的空间与导流管内部的空间通过第一吸气孔、气腔和第一气孔相连通;导流管的内径小于射流管的内径;发泡管内部固定连接有整流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炮头的发泡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灭火的炮头。
背景技术
消防水炮是一种以水作为介质远距离扑灭火灾的灭火设备,随着人们防火意识的加强,目前消防水炮的设施建设愈来愈普遍。消防水炮的炮口上安装有消防炮头,消防炮头根据喷射泡沫或者水区分有泡沫消防炮头和水消防炮头。传统消防水炮实现泡沫、水两用的方式是通过更换炮头方式,存在更换繁琐、不实用等问题。由此市面上出现有泡沫或水两用炮头,该炮头的炮管上开设有吸气孔。出水用时,炮头直接输送并喷射出水即可,出泡沫用时,借助所述吸气孔吸气作用,使泡沫液与空气混合并产生泡沫,之后喷射出泡沫。泡沫液与空气只是一次混合,而且混合后直接喷射出,发泡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灭火的炮头,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炮头的发泡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灭火的炮头,包括进液管、炮头体和发泡管,炮头体与进液管相固定连通,发泡管与炮头体相固定连通;水从进液管流入,经过炮头体和发泡管后流出;炮头体用于吸入空气,发泡管用于将空气和水相混合形成泡沫,所述炮头体内部套有射流管和导流管,射流管一端与进液管相固定连通,射流管另一端与导流管相固定连通;射流管外壁与炮头体内壁之间设有气腔,炮头体上设有第一吸气孔,导流管上设有第一气孔,炮头体外部的空间与导流管内部的空间通过第一吸气孔、气腔和第一气孔相连通;导流管的内径小于射流管的内径;发泡管内部固定连接有整流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从进液管流入,从射流管进入导流管后,高速水流形成水柱,水柱的表面与射流管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腔,高水水流使该空腔内部形成负压,外面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吸气孔、气腔和第一气孔进入空腔内随高水水流一起进入发泡管内部;水流与整流片相碰撞飞溅产生大量的水花和水滴,被打散的水流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起泡;由于高速水流在流动过程携带空气一起进入发泡管,发泡过程中有足够的空气与其相互混合,发泡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气孔绕所述炮头体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部空气可从圆周上不同位置均匀地进入气腔内部,气腔内部的气压在不同位置比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孔绕所述导流管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腔内部的空气可从圆周上不同位置进入导流管内部,导流管内部的水流表面不同方位接触的空气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射流管内套有中心管,射流管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中心管与连接片相固定连接;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一进液口;中心管通过第一进液口与进液管相连通,射流管通过第二进液口与进液管相连通;第一进液口的内径小于中心管的内径,的第二进液口的直径小于射流管内壁与中心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射流管上开设有第一吸气孔,射流管内壁和中心管外壁之间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所述气腔通过第一吸气孔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液管内的泡沫液通过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分别进入中心管和第二腔室,第一吸气孔连通的开设在第二腔室的腔壁上,使得流向第二腔室的泡沫液与第一吸气孔的空气混合形成空气泡沫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迪盛安全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迪盛安全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0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