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通风的热交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1608.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管 换热通道 新风 浊风 室外 热交换管 管本体 吹出 通风 技术方案要点 室内 本实用新型 空间形成 能量回收 温度降低 传递 内腔 均衡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通风的热交换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管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管,导热管套装在管本体内,所述导热管的内腔形成第一换热通道,导热管与管本体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换热通道。在夏天时,从室外进入的新风从导热管的第一换热通道中进入,从室内换出的浊风从第二换热通道中吹出到室外,由此,新风的热量将会通过导热管传递给浊风,使得新风的温度降低;反之,若在冬天时,从室外进入的新风从第二换热通道进入,从室内换出的浊风从第一换热通道中吹出,由此,浊风的热量将会导热管传递给新风,使得新风的温度升高,能使得浊风和新风之间的温度趋于均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量回收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风的热交换管。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世界均极重视节能减排。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社会总能耗中约有30%直接用于人类所居住的建筑,而在建筑能耗中约有50%用于采暖空调系统,人类出于健康与舒适度的基本需求,每小时一般需要30m3/h以上的新风量,夏天室外高温新风或冬天室外低温新风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冷却到加热到房间所需要的舒适温度范围。故如何回收从室内排放的空气热能是现在新风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排风管和新风管是两根管,浊风在排风管中流动时,也会损耗一定的热量,从而导致浊风的热量不能很好地被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风的热交换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量回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通风的热交换管,包括管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套装在管本体内,所述导热管的内腔形成第一换热通道,所述导热管与管本体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换热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热交换管,若在夏天时,从室外进入的新风从导热管的第一换热通道中进入,从室内换出的浊风从第二换热通道中吹出到室外,由此,新风的热量将会通过导热管传递给浊风,使得新风的温度降低;反之,若在冬天时,从室外进入的新风从第二换热通道进入,从室内换出的浊风从第一换热通道中吹出,由此,浊风的热量将会导热管传递给新风,使得新风的温度升高;通过上述设置,能使得浊风和新风之间的温度趋于均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量回收利用率;
本申请在夏天和冬天分别利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进行新风的引进,由于,温度较高的气流具有向外扩散的张力,温度较低的气流具有向内的收缩力,由此,夏天时利用第一换热通道输入新风时,新风将会向外扩张并尽量贴合在导热管的内壁上,由此有效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管本体由隔热橡胶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橡胶能使得管本体具有隔热的特点,能够避免管本体内热量与外界隔绝,提高管本体内第二换热通道与导热管内第一换热通道的换热效果;并且管本体具有可弯折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安装。
优选的,所述管本体的两端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第一分离管,所述密封盖上围绕第一分离管安装有若干相互连通的第二分离管,所述第一分离管与第二换热通道相通,所述第二分离管分别与每个导热管相连以与第一换热通道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应用此种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换热方式,换热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管位于管本体的开口呈喇叭状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离管的开口呈喇叭状设置,在通过第一分离管往第二换热通道中通入新风时,方便新风布满第二换热通道的速度;在通过第一分离管从第二换热通道中接收浊风时,能够提高第二分离管接收浊风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1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
- 下一篇:AI智能新风设备及AI智能环境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