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1710.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益明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5/12 | 分类号: | D06P5/12;D06P3/52 |
代理公司: | 泉州汇智兴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7 | 代理人: | 张永 |
地址: | 35125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染色 染色 染料分子 染色涤纶 涤纶丝 隔离膜 色丝 本实用新型 染色部 溶解层 纺织品领域 交错排布 渐变色 拼接处 吸收层 与非 着色 溶解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该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包括涤纶丝组,涤纶丝组分为染色部和非染色部,染色部和非染色部交错排布,拼接处均设有隔离膜,非染色部上设有溶解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涤纶丝上设置隔离膜使得染料分子不能通过隔离膜污染非染色部分,通过在非染色部分上设置溶解层,可以溶解染料分子,避免非染色部分被染色,通过在染色部分上设置吸收层,可以促进染料分子的充分着色,综上三点,可以使得染色部分与非染色部分界限分明,避免小渐变色区域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
背景技术
纯色染色已不能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多样化的审美追求,于是出现了多种增加色彩多样性的染色方式,如印节、段染、扎染、渐变染色等。其中,印节、段染等纱线均为部分染色,部分染色的纱线往往会存在一个问题,染色部分的颜色会向非染色部分渗透颜色,形成或大或小的一个小渐变色区域,这对颜色界限分明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通过改变纱线本身的结构,使纱线可以只进行部分染色,且染色部分与非染色部分界限分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包括涤纶丝组,涤纶丝组分为染色部和非染色部,染色部和非染色部交错排布,拼接处均设有隔离膜,非染色部上设有溶解层。
进一步的,溶解层为有机层。
进一步的,有机层为醇类或丙酮。
进一步的,隔离膜为高分子隔离膜。
进一步的,高分子隔离膜的额定孔径为0.01~0.02um。
进一步的,高分子隔离膜为非对称膜,包括表层和与表层相连接底层。
进一步的,表层厚度小于0.1um。
进一步的,底层厚度为200~250um。
进一步的,染色部外还设有增进染料充分吸收的吸收层。
进一步的,吸收层为竹炭纤维层。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通过在涤纶丝上设置隔离膜使得染料分子不能通过隔离膜污染非染色部分,通过在非染色部分上设置溶解层,可以溶解染料分子,避免非染色部分被染色,通过在染色部分上设置吸收层,可以促进染料分子的充分着色,综上三点,可以使得染色部分与非染色部分界限分明,避免小渐变色区域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可部分染色涤纶色丝,包括涤纶丝组,涤纶丝组分为染色部1和非染色部2,染色部1和非染色部2交错排布,拼接处均设有隔离膜3,非染色部2上设有溶解层4。
溶解层4为有机层,可以为醇类或丙酮等。
隔离膜3为高分子隔离膜,高分子隔离膜的额定孔径为0.01~0.02um。
高分子隔离膜为非对称膜,包括表层和与表层相连接的底层,表层厚度小于0.1um,底层厚度为200~250um。
染色部1外还设有增进染料充分吸收的吸收层5,吸收层5为竹炭纤维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益明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益明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1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热保温面料及蓄热保温窗帘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组合绳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