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ω结构铁路弹条的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2523.0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4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洁好;王时越;李波最;刘国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板 底座 压力传感器 弹条扣件 本实用新型 位移传感器 支撑座 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 测试夹具 铁路弹条 夹头 实时数据采集 铁路工程技术 可调节螺杆 固定支座 螺纹长杆 疲劳试验 轴向加载 装卸方便 弹条 夹持 拆卸 直观 计算机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ω结构铁路弹条的测试夹具,属于铁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垫板底座、固定在垫板底座上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弹条扣件支撑座以及上部夹头;其中垫板底座通过螺纹长杆与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相连,位移传感器通过可调节螺杆固定在垫板底座一端,弹条扣件支撑座固定在垫板底座的另一端,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固定支座固定在垫板底座上且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和弹条扣件支撑座之间;上部夹头夹持在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弹条的装卸方便,可适用于目前现有的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比较直观方便,并且可灵活拆卸用于不同型号的弹条扣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ω结构铁路弹条的测试夹具,属于铁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也逐渐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而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弹条扣件系统又是铁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实际工程,由于列车运行过程轨道系统产生了复杂多变的荷载,使扣件系统在这些动荷载作用下承受长期、周期性的弯曲及扭转等交变应力的作用,因而引发了扣件系统的一系列疲劳问题。基于此设计本试验夹具,本试验夹具既可以模拟弹条扣件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获得较为真实的实验结果。又可在现有的轴向加载试验机上适用。同时可以实时采集循环加载次数、弹条中部前端的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支撑弹条部位的压力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ω结构铁路弹条的测试夹具,用以模拟弹条扣件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ω结构铁路弹条的测试夹具,包括垫板底座1、固定在垫板底座1上的位移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7和弹条扣件支撑座11以及上部夹头12;其中垫板底座1通过螺纹长杆3与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相连,位移传感器10通过可调节螺杆9固定在垫板底座1一端,弹条扣件支撑座11固定在垫板底座1的另一端,压力传感器7通过压力传感器固定支座6固定在垫板底座1上且压力传感器7位于位移传感器10和弹条扣件支撑座11之间;上部夹头12夹持在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7有两个,其上端分别与待测弹条13的两侧端部接触;所述位移传感器10与待测弹条的中部前端接触;所述上部夹头12的下表面与待测弹条13的加载点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7为柱式应变传感器,其量程根据待测弹条13的强度确定,其截面面积根据试验条件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传感器10为悬臂梁应变式位移传感器,其悬臂梁长度根据待测弹条13确定,其安装位置根据量程的要求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原配弹条支撑底座上,模拟扣件的实际工作状况;通过预设铁垫板和上部夹具便于夹持在目前现有的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上;通过预设铁垫板前端左右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弹条扣件系统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预设铁垫板前端中间的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弹条扣件系统的位移变化情况;对于不同型号的ω弹条扣件系统和实验内容,可以灵活改变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量程来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验夹具简单,弹条的装卸方便,并且可适用于目前现有的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循环次数、压力变化情况、位移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比较直观方便。并且可灵活拆卸用于不同型号的ω结构形式的弹条扣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垫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条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部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2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