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中氮、磷和有机质资源回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8897.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代赦;李建龙;杜俊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绿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10;C02F3/08;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 滤布 有机质 本实用新型 资源回收利用 资源回收 波浪状 隔帘 刮板 污水 光源 水体 光合作用 储气罐 光合作用效率 表面吸附 封闭空间 富营养化 转轴支撑 首尾连 水中 藻类 转轴 浸泡 污水处理 体内 暴露 补充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中氮、磷和有机质资源回收的装置,主要包括滤布、生物膜、光源、转轴、刮板、隔帘、储气罐;滤布首尾连为一体并通过转轴支撑,滤布在水平方向呈波浪状分布,且波浪状底部位于水中,滤布的表面对应设置有刮板,在滤布与隔帘形成的封闭空间注入CO2。本实用新型生物膜周期性地浸泡在水体与暴露于空气,以实现在水体中利用生物膜的表面吸附/吸收作用、在空气中借助光合作用,将水体内的氮、磷和有机质转移到生物膜中,通过补充光源和注入CO2,强化、提高生物膜中藻类等的光合作用效率。本实用新型解决污水导致的富营养化问题,并实现氮、磷和有机质的资源回收利用,工艺简单,稳定可靠、运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中氮、磷和有机质资源回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发展,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现象,氮磷等营养物质在生活污水中含量持续增加且排放地点日趋集中。然而我国大多数市政污水处理厂现有工艺无法高效去除氮和磷,导致出水氮、磷的含量过高。这些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附近的湖泊、河流中,大大增加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负荷,加上江湖阻断使湖泊水流速度大幅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造成了湖泊、水库和部分河流的严重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标准,尤其针对总氮、总磷等营养物质的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应对污水排放新标准,对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的改造势在必行。
目前常用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是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这种工艺设计简单,而且可在现有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段(如氧化沟)基础上改造建成。但是,A2/O传统工艺存在着多个制约其有效运行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厌氧与缺氧段污泥量的分配比影响脱氮除磷效果,厌氧段污泥量多则磷释放效果好,但反硝化效果差,反之,反硝化效果好,而磷释放效果差;二,在缺氧段磷释放与反硝化过程争夺碳源,当碳源不足时,磷释放或反硝化不完全;三,硝化菌生长要求较长的污泥龄,但磷从系统中被去除主要是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因此要提高除磷效率要求短污泥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中氮、磷和有机质资源回收的装置,不涉及细菌脱氮除磷过程,依靠生物膜中菌、藻的生长实现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质等的高效回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中氮、磷和有机质资源回收的装置,包括滤布、生物膜、光源和支架,所述滤布首尾连为一体并通过若干转轴支撑,转轴均固定于支架上,至少一个转轴连接有电机并带动滤布运行;滤布在垂直方向分为上、下两层,两层滤布在水平方向均呈波浪状分布,且滤布的波浪状底部位于水体中、顶部位于空气中;滤布的正、反面均附着生物膜;所述光源分别设于暴露在空气中的上层滤布上方顺着滤布运行方向处、暴露在空气中的两层滤布之间顺着滤布运行方向处以及下层滤布的下方与水体上方空间处。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上层滤布和下层滤布的正、反表面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组刮板和溜槽,所述溜槽固定于支架上,刮板一端可活动的安装在溜槽内,另一端与滤布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暴露在空气中的上层滤布和下层滤布的两端之间用隔帘封闭,暴露在空气中的下层滤布的两端与水体之间用隔帘封闭,下层滤布的两端与水体之间的隔帘上设有注气口,注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气罐,储气罐内储有CO2气体。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暴露在空气中的上层滤布上方顺着滤布运行方向处设置的光源上方设有灯罩遮挡。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滤布与隔帘之间的封闭空间的CO2气体的浓度为0.1%~1.5%。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刮板与滤布之间的间距为0.1cm~0.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绿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绿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8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