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行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4321.8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4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宛蓁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宛蓁 |
主分类号: | A45B7/00 | 分类号: | A45B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身 助行 握把 本实用新型 变形压力 弹力回复 弯曲变形 缓冲力 底端 双腿 弯弧 延伸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行杖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握把及经由握把延伸出的杆身,其中杆身至少包括有一段为弯弧的杆,可在助行杖底端接触地面向后推动时,经由弯曲变形的缓冲力提供支撑身体的效果,并随着使用者行走而卸除杆身变形压力时,由杆身对地面的弹力回复产生推动使用者前进的助力,达到降低双腿负担又能助行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行杖结构。
背景技术
助行杖是一种供使用者行走时的左、右手个别握持一支进行使用的杖体,可以随着双手自然的摆动而让杖底跟着步伐接触地面,提供支撑、助行的作用。
由于双手自然摆动助行杖的使用方式可让使用者上半身获得更多的伸展,并在每一步伐的行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所以是一种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群、流汗不受伤的极佳运动,不仅适合使用在平地上助行,在登山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需用品(平地使用时,助行杖底端的杖尖是套固有止滑垫,登山时则取下止滑垫以露出内部的金属头)。
然而习用助行杖都是强调刚性的直杆设计,所以在使用上就是单纯辅助支撑人体重量及借助双手的向后摆动力推动人体向前的助行功能而已,因此不具有任何的缓冲效果以因应不同地形的需求(例如下坡时可由缓冲力吸收身体的重量而降低双腿、膝盖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鉴于上述的问题,深觉助行杖除了必须可以有效支撑使用者并提供助行以外,设置缓冲效果的结构才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负担,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创作、设计的制造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助行杖,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虑下,终于开创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习用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推动使用者前进的助力的助行仗结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助行杖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握把及经由握把延伸出的杆身,杆身至少包括有一段弯弧,可在助行杖底端接触地面向后推动时,经由弯弧弯曲变形提供缓冲力。
进一步,杆身的整支为弯弧。
进一步,杖身底端固接有以杖尖套固止滑垫、挡片而接触地面操作的底杖。
进一步,握把为可伸缩调整的握把。
进一步,握把顶端套固有把手。
进一步,握把顶端套固有配置腕带的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握把与杆身的设计,杆身经由握把延伸出,其中杆身至少包括有一段为弯弧的杆,因此在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的效益: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助行杖令杆身至少包括有一段为弯弧状的结构,因此助行杖随着双手摆动而令底端接触地面向后推动时,杆身的弯弧会顺势弯曲变形而产生缓冲力,不仅具有支撑身体的效果,而且随着使用者行走而卸除杆身变形压力时,由杆身底端对地面的弹力回复将会产生推动使用者前进的助力,所以可达到降低双腿负担又能助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助行杖的杆身底端可固接有底杖,由底杖的杖尖套固止滑垫、挡片而接触地面操作,所以可依据使用路面的不同而采用止滑垫行走在一般道路上,或拔除止滑垫后以杖尖进行登山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助行杖的杆身至少包括有一段为弯弧的杆,或整支杆身都为弯弧状的设计,以提供良好的缓冲弹力,而且此一杆身的缓冲弹力大小除了材质之外,就是取决于杆身的直径和弯弧的曲度和长度(直径愈粗、曲度愈小、弯弧段愈短,则愈不易弹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杆身结合底杖的参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宛蓁,未经谢宛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4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