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路涵堵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4517.7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1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冯佳佳;程博;王翔宇;姚璐;何仕强;徐文锐;吕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2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封板 涵管 上封板 端头 朝上 堵头 本实用新型 安装方式 端面接触 使用寿命 限位结构 相对设置 通孔 预埋 预设 坍塌 路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路涵管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路涵堵头;所述穿路涵堵头包括上封板与下封板;下封板预埋于穿路涵管的端头,并位于穿路涵管端头的下部;上封板预设于穿路涵管端头的上部,并与下封板相对设置;下封板朝上的端面与上封板朝下的端面接触,同时下封板朝上的端面与上封板朝下的端面通过限位结构连接;下封板朝上的端面在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一;上封板朝下的端面在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二,凹槽一与凹槽二能形成供穿路涵管的通孔。其不仅能改变穿路涵的安装方式,还能提高穿路涵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穿路涵端头的路基不发生坍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路涵管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路涵堵头。
背景技术
穿路涵是公路路基通过洼地或跨越水沟(渠)时设置的,或为把汇集在路基上方的水流汇集到河沟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地面排水结构物,它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结构物。实际施工时,基本是开挖基坑后,直接在道路下方铺设涵管,然后头尾两侧现浇堵头用于挡住涵管上方回填土。这种施工方式,由于现浇砼凝期要求,施工速度较慢,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路涵堵头,其不仅能改变穿路涵的安装方式,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延长穿路涵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路涵堵头;所述穿路涵堵头包括上封板与下封板;下封板预埋于穿路涵管的端头,并位于穿路涵管端头的下部;上封板预设于穿路涵管端头的上部,并与下封板相对设置;下封板朝上的端面与上封板朝下的端面接触,同时下封板朝上的端面与上封板朝下的端面通过限位结构连接;下封板朝上的端面在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一;上封板朝下的端面在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二,凹槽一与凹槽二能形成供穿路涵管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封板与下封板有两组,其中一组上封板与下封板设于穿路涵管的一端,另一组上封板与下封板设于穿路涵管的另一端;两组上封板与下封板间的距离能保证穿路涵管的一端能被一组上封板与下封板形成的通孔支撑,穿路涵管的另一端能被另一组上封板与下封板形成的通孔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上封板朝下端面的限位孔、与设于下封板朝上端面的限位柱,限位孔与限位柱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孔有两个及以上,二个及以上的限位孔分设于凹槽二的两侧;所述限位柱有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限位柱分设于凹槽一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上封板朝下端面的凹部与对应设于下封板朝上端面的凸部;所述凹部有两个及以上,两个以上的凹部分设于凹槽二的两侧;所述凸部有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凸部分设于凹槽一的两侧;上封板与下封板能通过凹部与凸部的配合实现相对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封板采用的是混凝土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封板采用的是混凝土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上封板在与空气接触的面涂有耐冲刷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下封板在于空气接触的面涂有耐冲刷涂层。
有益效果
本申请涉及的穿路涵堵头,其一预制于穿路涵管的端头,稳定性较高,有效避免穿路涵管端头被冲击,提高穿路涵管的稳定性,避免坍塌;其二穿路涵堵头的有两组上封板与下封板,两组上封板与下封板能用于对穿路涵管的支撑,降低穿路涵管对地基的质量要求;其三上封板与下封板采用限位结构匹配连接,能实现先预制上封板与下封板,然后组装安装,组装安装时,上封板与下封板相对稳定,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综上,本申请的穿路涵堵头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穿路涵,且其施工快,施工质量有保障;同时既能挡土又能实现对穿路涵管的支撑,有效提高穿路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4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