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5220.2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3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景赟;杨建;张文娟;姜楠;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强化 难降解工业废水 生物强化处理 混凝沉淀池 废水 缓冲池 水解池 水解 去除 污水处理领域 改造 本实用新型 粉末活性炭 中间沉淀池 仿生填料 混凝出水 基建费用 可生化性 水质波动 依次连接 运行费用 沉淀池 缺氧段 污水厂 悬浮物 氨氮 混凝 悬挂 水质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属污水处理领域,该系统是由缓冲池、混凝沉淀池、生物强化水解池、中间沉淀池、生物强化A/O池、沉淀池依次连接而成。缓冲池起到调节来水水质、缓解水质波动的作用;混凝沉淀池通过投加混凝试剂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生物强化水解池通过悬挂ST‑仿生填料来强化水解效果,混凝出水经过水解段可有效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强化A/O段通过定期投加粉末活性炭来强化缺氧段和好氧段,废水经A/O段后去除氨氮和COD。该系统适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提标改造项目,可在已有工艺的基础上简单改造,达到当前污水厂提标的要求,节省改造工程的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适用于提标改造的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有毒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剧增,由此带来的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难降解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化工、中药、油漆、石化废水等,这些工业废水生化性差(B/C<0.3),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为了缓解或消除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难降解、毒性及抑制性有机物对生物处理工艺的不良影响,工程上往往采用强化生物处理工艺,以达到生物处理的最佳效果,工程上常用的强化生物处理的手段主要有工艺参数的调整、外加营养源、与物理化学方法组合等。系统运行参数的优化主要包括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浓度(MLSS)、污泥停留时间(SRT)等。
生物系统中投加活性炭可以强化系统处理效果,活性炭在生物系统中主要有起到吸附作用、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催化作用。
活性炭因其在经济和处理效率方面的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废水如:炼油、石油化工、印染废水、焦化废水、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该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可明显改善硝化效果。粉末活性炭空隙多、比表面积大,能迅速吸附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富集微生物。微生物又具有氧化分解、生物吸附双重作用,使得粉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恢复。难降解的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后,可以在生化池内得以缓慢降解。吸附饱和的活性炭仍可作为微生物特别是硝化细菌的载体,有效增加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量,降低有机负荷和氮负荷,提高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去除效果。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有机物,活性炭的存在可以起到催化该有机物分解的作用。
在生化系统中投加固定填料可以有效固定功能微生物,提升功能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污泥停留时间,同时将功能微生物始终保持在适宜的生存环境中,有效提升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
利用传统的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工业污水时,污水厂存在COD超标的风险,为实现出水达标需要在生化后端添加大量的化学试剂,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为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并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能够有效提高生化系统处理效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便于改造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包括:
缓冲池、混凝沉淀池、生物强化水解池、中间沉淀池、生物强化A/O池、沉淀池、PAC投加装置、PAM投加装置、第一污泥回流管、第一污泥回流泵、第二污泥回流管、第二污泥回流泵、曝气装置和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池的出水口顺次与所述混凝沉淀池、生物强化水解池、中间沉淀池、生物强化A/O池和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设有最终出水口;
所述PAC投加装置和PAM投加装置分别与所述混凝沉淀池连接;
所述生物强化水解池内设有ST-仿生填料;
所述生物强化A/O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5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