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迷宫式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8233.5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2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良云;张志鸣;蒋伟敏;徐健;邵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融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泥口 网格反应池 前侧面 相通 本实用新型 斜板沉淀池 出水口 集水堰 净水器 迷宫式 配水池 迷宫 排泥 底板 穿孔排泥管 箱体后侧面 箱体前侧面 箱体左侧面 出水堰板 净水效率 上进水口 后侧面 进水口 配水孔 整流板 出水 均布 絮凝 沉淀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是迷宫式净水器,其结构是箱体底部设底板,前侧面上设11个排泥口,后侧面上设5个排泥口和1个进水口,左侧面上设出水口,内右侧设网格反应池,网格反应池与箱体后侧面上进水口和5个排泥口以及前侧面上其中5个排泥口相通,网格反应池左侧设配水池,配水池内均布有若干配水孔,底部设2个穿孔排泥管与箱体2前侧面上2个排泥口相通,左侧设迷宫斜板沉淀池,迷宫斜板沉淀池与箱体前侧面剩余4个排泥口相通,箱体左侧面内侧设集水堰板,集水堰板上设出水堰板,下方设出水整流板,与出水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絮凝、沉淀和排泥等结构集一体,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财力和人力投入,净水效率高,排泥快,不易积泥,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迷宫式净水器,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量180t/h 的迷宫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处理装置中,前置处理所用净化处理设备大多将混合、反应、沉淀等过程设计成不同的独立处理单元,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导致每种独立处理单元实际占地面积大,投入较高,管系控制阀门复杂,且需要依赖人工管理,其混合反应结构的混合效果不理想,反应效率低,絮体成长慢,混合装置与沉淀装置之间管汇容易积泥,堵塞管道,无法满足大流量水处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迷宫式净水器,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集絮凝、沉淀和排泥等结构为一体,可进行大流量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迷宫式净水器,其结构包括箱体、排泥口、出水口、进水口、网格反应池、配水池和迷宫斜板沉淀池,其中箱体底部设底板,箱体前侧面上设11个排泥口,箱体后侧面上设5个排泥口和1个进水口,箱体左侧面上设出水口,箱体内右侧设网格反应池,网格反应池与箱体后侧面上的进水口和5个排泥口以及箱体前侧面上其中5个排泥口相通,网格反应池左侧设配水池,配水池内均布有若干个配水孔,配水池底部设2个穿孔排泥管,该穿孔排泥管与箱体2前侧面上其中2个排泥口相通,配水池左侧设迷宫斜板沉淀池,迷宫斜板沉淀池与箱体前侧面上剩余4个排泥口相通,迷宫斜板沉淀池左侧的箱体左侧面内侧设集水堰板,集水堰板上设出水堰板,集水堰板下方设出水整流板,集水堰板与出水口相通。
所述的网格反应池包括4排每排5格反应竖井,反应竖井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垂直交叉分隔而成,每个反应竖井底部都设椎体板,每个反应竖井的椎体板内侧分别设一个排泥管及锥斗,排泥管及锥斗与穿孔排泥管相通,穿孔排泥管与排泥口相通,相邻两个反应竖井的排泥管及锥斗对应连接一个穿孔排泥管,每个穿孔排泥管对应连接一个排泥口,反应竖井包括依次连接的6个第一反应竖井、7个第二反应竖井和7个第三反应竖井,相邻两个反应竖井连接处各设一个竖井联通口,第一反应竖井内设密格栅,第二反应竖井内设疏格栅,密格栅和疏格栅分别通过三角固定板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迷宫斜板沉淀池包括3列每列2个上下设置的迷宫填料,迷宫填料底部通过若干个第三隔板与底板固定,迷宫填料底部的第三隔板之间为污泥区,污泥区内设4个穿孔排泥管,每个穿孔排泥管对应与个排泥口相通。
如图7-图13所示,所述的迷宫填料包括若干个均匀平行倾斜设置的 PVC填料组件,PVC填料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PVC填料组件底部设3个槽钢,PVC填料组件两侧面各设3个角钢,PVC填料组件中心穿插有4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圆钢和4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圆钢,第一圆钢与第二圆钢相垂直且焊接固定,每个PVC填料组件上均匀设有若干平行的凸条,凸条垂直于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操作方便,将絮凝反应、沉淀和排泥等结构集为一体,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净水效率高,排泥迅速,不易积泥,维护成本低,十分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迷宫式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融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融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8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流筒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动力的辐流式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