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单面电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9876.1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姜卫东;刘畅;宋波;姜金花;陈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卫东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变色层 电致变色器件 独立控制 主分区 分区 变色功能 单面电极 电解质层 电极层 电极片 分电极 基底 变色 褪色 隔离 本实用新型 电极外引线 外部电源 电极 电极区 分区域 全区域 封边 同极 封装 着色 | ||
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单面电极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电极片、电致变色层、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中间的电解质层和用来封装电解质层的封边,所述电极片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一侧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隔离的分电极区;所述分电极区包括主分区和与主分区相互隔离的辅分区;各电极区均有电极外引线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在主分区上。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现有电致变色器件中的两个同极电致变色层无法都褪色或单个电致变色层无法独立着色和褪色的问题,又解决了现有电致变色器件只具有全区域变色功能,而不具有可以独立控制分区域变色功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单面电板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颜色、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与电源阴极相连时着色而与电源阳极相连时褪色的材料称为阴极变色材料,与电源阳极相连时着色而与电源阴极相连时褪色的材料称为阳极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结构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有四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二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三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四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现有“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电致变色器件,当两个电致变色层同为阴极电致变色层或同为阳极电致变色层时,将两侧电极层同时各自连通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只能使一个电致变色层着色而使另一个电致变色层褪色,但无法使两个电致变色层都褪色;当两个电致变色层分别为阴极电致变色层和阳极电致变色层时,将两侧电极层同时各自连通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只能使两个电致变色层同时着色和同时褪色,但无法使单个电致变色层独立着色和褪色,而且不能使电致变色层仅局部区域变色。
可见,现有电致变色器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存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两个同极电致变色层无法都褪色或单个电致变色层无法独立着色和褪色的问题;二是存在只具有全区域变色功能,而不具有可以独立控制分区域变色功能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致变色技术在光学、显示、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单面电板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电极片、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上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中间的电解质层和用来封装电解质层的封边,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片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一侧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隔离的分电极区;所述分电极区包括主分区和与主分区相互隔离的辅分区;
各电极区均有电极外引线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在主分区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层为一体的或是分成与主分区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多个分区。
进一步地:各主分区上的电致变色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主分区的面积。
进一步地:在两个电极层的外侧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同极或异极电致变色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是透射型电致变色器件或反射型电致变色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电极层、电解质层均是透明的,所述电致变色层是在褪色状态下透明的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卫东,未经姜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98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表面减反光的线偏振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