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镍氢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0892.2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3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关崚;于红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超霸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0 | 分类号: | H01M10/30;H01M2/10;H01M2/12;H01M10/655;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孙明科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孔 电池外壳 镍氢电池 正极板 通孔 隔膜 本实用新型 电芯组件 负极板 密封塞 电池壳体 环状分布 内部气压 抗刺穿 内塞 释放 爆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镍氢电池本体,其中镍氢电池本体由电池外壳以及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侧的电芯组件构成,其中电芯组件包括负极板、隔膜以及正极板,其中隔膜设于负极板与正极板之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正极板之间设置有抗刺穿膜,所述正极板与隔膜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能够对应一个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内塞有密封塞。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在电池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外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通气孔呈环状分布,当电池外壳内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动工具、太阳能和无绳电话等市场被镍镉电池所垄断,而镉具剧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2006年欧洲开始禁镉,因此,开发AAA(100-400mAh)、AA(100-800mAh)、 A(100-1000mAh)、C(200-1500mAh)和D(200-2000mAh)低容量镍氢电池用于电动工具、太阳能、无绳电话,取代镍镉电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镍氢电池通常采用将正极板、隔膜和负极板依次重叠后卷折制成电芯后将电芯放置至电池壳体内注入电解液后封口制定,镍氢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负极活性物质为储氢合金粉。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但是由于电池是密闭型结构,需要电池内部气压维持在常压附近,当电池出现故障时,电池负极未能快速吸收、放出氢气时内部压力急剧上升,电池内部气体无法释放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其负极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吸收或放出氢气,而且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设置防止因电池故障引起的爆炸,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电池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镍氢电池本体,其中镍氢电池本体由电池外壳以及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侧的电芯组件构成,其中电芯组件包括负极板、隔膜以及正极板,其中隔膜设于负极板与正极板之间位置,所述负极板的低端位置以及正极板的头端位置皆设有白边,其中负极板的低端白边焊接连接有负极集流片,正极板的头端白边焊接连接有正极集流片;且所述正极集流片焊接连接有正极柱,负极集流片焊接有负极柱,且负极柱以及正极柱与电池外壳的连接位置皆套设有绝缘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正极板之间设置有抗刺穿膜,所述正极板与隔膜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能够对应一个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若干个有通气孔,通气孔内塞有密封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抗刺穿膜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的抗刺穿膜能够防止正极板与隔膜直接接触,避免正极板上的毛刺刺穿隔膜,直接接触负极板导致短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抗刺穿膜的通过黏贴的方式固定于隔膜的一端并与正极板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位于正极板的第一通孔的面积与位于隔膜上的第二通孔的面积相同,使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抗刺穿膜与隔膜迅速被负极板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位于电池外壳上的通气孔呈环状分布,同时在所述通气孔与密封塞之间设置有除氧片。当电池外壳内产生大量的气体,过高的气压会将密封塞顶起并均匀泄压,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除氧片能够用于吸收电池壳外渗入氧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外壳外设置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为铝质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散热套内充注有绝缘冷却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超霸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超霸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0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酸蓄电池及机动车辆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碳负极改性机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