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1508.0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哗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偶极 双极化偶极天线 弧形段 延伸端 作用部 外端 振子 座体 辐射 本实用新型 双偶极天线 单元辐射 对称配置 横向设置 基板表面 交错配置 曲线形状 直线区段 基板 立向 面状 内端 装设 架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包括:呈立向设置形态的一座体,具装设端及延伸端;一基板,设于座体延伸端呈横向设置形态;设于基板表面呈彼此交错配置的第一偶极辐射部及第二偶极辐射部,共构形成一双偶极天线架构,各第一、第二偶极辐射部所设第一、第二单元辐射体概呈面状轮廓态样而定义出内端、外端及介于内、外端之间相对二侧成对称配置的二凸翼侧,且各凸翼侧的边际形成有弧形段宽带作用部,所述弧形段宽带作用部呈弧曲线形状连接于二直线区段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创新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谓的双偶极天线振子,其结构主要在于其板体表面设有互为交错配置关系的二偶极辐射单元。
双偶极天线振子实际应用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缺弊,举例而言,双偶极天线振子若欲达到其预定辐射效果,常见者系采用金属构件透过加工程序成型一镂空架构形态之偶极辐射单元,然后再将四个偶极辐射单元呈十字形配置装设定位于一座体上,从而构成其双偶极天线振子形态,然而,此种结构形态于业界广泛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现,其仍旧存在构件太过复杂、组立费时而致成本过高、不符较佳产业经济效益等问题与缺弊,此实为值得相关业界再加以探讨突破之重要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包括:一座体,呈立向设置形态且具装设端及延伸端;一基板,设于座体延伸端呈横向设置形态,基板具一表面;一第一偶极辐射部,呈导体层形态设于基板表面,第一偶极辐射部包括成对间隔配置的二第一单元辐射体;一第二偶极辐射部,呈导体层形态设于基板表面,第二偶极辐射部包括成对间隔配置的二第二单元辐射体,且第二偶极辐射部与第一偶极辐射部彼此交错配置而共构形成一双偶极天线架构;其中各第一单元辐射体及第二单元辐射体概呈面状轮廓态样而定义出内端、外端及介于该内、外端之间相对二侧成对称配置的二凸翼侧;且各凸翼侧之边际形成至少一弧形段宽带作用部,所述弧形段宽带作用部呈弧曲线形状连接于二直线区段之间。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仅透过其导体层形态的单元辐射体凸翼侧边际形成所述弧形段宽带作用部之简易构造,即可获致宽带效果,从而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之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基板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弧形段宽带作用部设置形态另一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或第二单元辐射体局部区域设有绝缘部之实施例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或第二单元辐射体局部区域设有绝缘部之实施例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或第二单元辐射体局部区域设有绝缘部之实施例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或第二单元辐射体局部区域设有绝缘部之实施例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宽带双极化偶极天线振子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哗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哗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1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宽带陷波圆极化天线
- 下一篇:一种读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