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形护理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5300.6 | 申请日: | 201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3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阳;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阳;徐华 |
主分类号: | A61G7/015 | 分类号: | A61G7/015;A61G7/05;A61G5/00;A61G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板 支撑框架 本实用新型 抬升装置 支撑 背板下部 一体装置 护理床 底盘 变形 护理机器人 大腿位置 人体背部 人体臀部 适应行动 顺序铰接 可移动 操控 小腿 俯视 翻身 休息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护理床,属于一种护理机器人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底盘上部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俯视截面为矩形,支撑框架的上部设座躺一体装置,该座躺一体装置包括支撑人体背部的第一背板、支撑人体臀部的第二背板、支撑大腿位置的第三背板和支撑小腿位置的第四背板,上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和第四背板按照顺序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背板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第一背板的下部设有第一抬升装置,第三背板下部设有第三抬升装置,第四背板下部设有第四抬升装置。本实用新型及座和床于一体,适应行动不便人事的移动与休息,结构紧凑,使用者能够自主操控,该装置作为床还能够实现翻身,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护理床,属于一种护理机器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家庭的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较为落后,这与社会中对养老社会保障要求构成了一对较为尖锐的矛盾。因此,用何种养老保障方式来解决因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和因疾患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护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医疗护理行业革新先驱也在积极研发新型医疗护理设备,目前己经生产出了一批中低档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然而从高端产品技术及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产品技术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低,目前国内的这一市场绝大部分被欧美国家的产品所占领。从长远来看,采用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将是老年人护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帮助老年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他们弱化的身体机能。
目前常见的护理机器人多为自主移动模式,其仅仅能够解决日常出行的问题,功能上不能适应老年人需要在床与移动轮椅间频繁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护理床,具有作为移动轮椅及变形护理床两种功能,在使用中能够减少老年人在日常家居中的床与轮椅间的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变形护理床,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底盘上部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俯视截面为矩形,支撑框架的上部设座躺一体装置,该座躺一体装置包括支撑人体背部的第一背板、支撑人体臀部的第二背板、支撑大腿位置的第三背板和支撑小腿位置的第四背板,
上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和第四背板按照顺序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背板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第一背板的下部设有第一抬升装置,第三背板下部设有第三抬升装置,第四背板下部设有第四抬升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背板包括内部对称设置的第一半边翻身板及围绕第一半边翻身板的第一外框架,两第一半边翻身板间铰接相连;
所述第二背板包括内部对称设置的第一半边翻身板及围绕第二半边翻身板的第二外框架,两第二半边翻身板间铰接相连;
所述第三背板包括内部对称设置的第三半边翻身板及围绕第三半边翻身板的第三外框架,两第三半边翻身板间铰接相连,第一半边翻身板、第二半边翻身板和第三半边翻身板的下部设有一对上述三半边翻身板同时作用的翻身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抬升装置和第四抬升装置都设有水平且平行设置的两水平滑移驱动装置,每个水平滑移驱动装置的滑块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出端上部铰接连接于第一抬升装置的第一外框架或第四抬升装置的第四外框架,所述第三抬升装置为第三推杆,第三推杆的伸出端铰接于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的铰接位置,第三推杆下部的固定端铰接方式设置在支撑框架内。
作为优选,第二背板在下侧面的两侧以滑动方式设置在支撑框架的顶部边缘。
作为优选,第二背板的中部开有排便口,支撑框架的内部设集便器,集便器的收集口对准所述的第二背板的排便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阳;徐华,未经张学阳;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5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