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液瓶及生物人工肝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8851.8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0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冯磊;高毅;潘明新;刘述松;李阳;彭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28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瓶 第一室 瓶体 第二室 隔离壁 本实用新型 生物人工肝 瓶盖 血浆管路 治疗系统 室腔 生物人工肝系统 生物反应器 瓶体内部 瓶体外部 竖直延伸 完全隔离 循环管路 压力平衡 分隔 相通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液瓶及生物人工肝治疗系统,其中储液瓶包括瓶体、瓶盖以及穿过所述瓶盖并与瓶体外部相通的若干管路;所述瓶体通过设置从瓶体底部竖直延伸出的隔离壁,将所述瓶体内部室腔分成体积不等的第一室腔和第二室腔,其中,所述隔离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瓶体的高度;所述管路包括与第一室腔连接的第一血浆管路,与第一室腔连接的生物反应器管路,以及与第二室腔连接的第二血浆管路。本实用新型储液瓶的两个室腔之间通过一个不完全隔离的隔离壁,将第一室腔和第二室腔分隔开,能够将生物人工肝系统的多个循环管路连接起来,同时维持了各个不同流速循环之间的压力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储液瓶及生物人工肝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肝功能衰竭发病急,死亡率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肝的短缺,限制了该治疗的应用。人工肝作为治疗肝衰竭的新策略,可以为肝衰竭患者争取时间,使得衰竭肝脏获得重生或成功过渡到肝移植。
生物人工肝系统的管路复杂,其中涉及多个循环,包括血液循环,血浆循环和生物反应器循环。现有技术中,经过生物反应器的作用后,反应器内细胞及其碎片容易脱落进入血浆,经二次分浆后,含有细胞及其碎片的血浆再次循环时常导致堵塞滤膜,从而导致反应器内压力增大。
CN 101732770A公开了一种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用双腔储液池,但其下端开口位于底部,经过生物反应器的作用后,含有细胞及其碎片的血浆会再次进入反应器循环。CN103263706A公开了一种血浆置换吸附滤过治疗专用血浆储存袋,该储存袋专用于非生物人工肝,且内腔通过底部单向活瓣与外腔相通,若用于生物人工肝,同样会使含有细胞及其碎片的血浆再次进入反应器循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将生物人工肝系统的多个循环管路连接起来,且维持各个不同流速循环之间的压力平衡的储液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生物人工肝系统的多个循环管路连接起来,且维持各个不同流速循环之间的压力平衡的储液瓶。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液瓶,包括瓶体、瓶盖以及穿过所述瓶盖并与瓶体外部相通的若干管路;
所述瓶体通过设置从瓶体底部竖直延伸出的隔离壁,将所述瓶体内部室腔分成体积不等的第一室腔和第二室腔,其中,所述隔离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瓶体的高度;
所述管路包括与第一室腔连接的第一血浆管路,与第一室腔连接的生物反应器管路,以及与第二室腔连接的第二血浆管路。
优选地,所述隔离壁自所述瓶体的底部起向上竖直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腔与第二室腔的底面积之比为4:1。
优选地,所述管路还包括:设于所述瓶体顶部并控制瓶体内部室腔的排气调节管路。
优选地,所述排气调节管路的中部设有夹管阀,其位于所述瓶体外的端部连接有滤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血浆管路、反应器管路和第二血浆管路位于瓶体外的端部还设有肝素帽,以供所述第一血浆管路、反应器管路和第二血浆管路在非工作状态时进行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血浆管路、反应器管路和第二血浆管路连接有鲁尔接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物人工肝治疗系统,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液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8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脏外科护理用动脉微栓过滤器
- 下一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