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射频识别的颅内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2439.9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毅军;代德宇;王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赵丝丝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头 主机 阅读器 应答器 颅内压监测系统 射频识别 身份信息 读取 本实用新型 数据交互 自动监测系统 对接入设备 射频通信 身份识别 数据传输 信息写入 颅内压 绑定 写入 保证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颅内压自动监测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主机和探头,此外还包括应答器和阅读器,该应答器设于所述探头内;该阅读器设于所述主机内,所述阅读器用于在主机与探头初次数据交互之前通过射频通信方式读取应答器的身份信息并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写入应答器的存储区中,以使应答器和阅读器分别根据对方的身份信息完成对接入设备的身份识别。本实用新型提供中,颅内压监测系统在探头与主机初次进行数据交互时,将主机的阅读器的信息写入探头的应答器中,从而将主机与探头进行绑定,这样在其它主机要读取探头中数据时,会因为主机与探头射频识别交互不成功而无法读取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颅内压自动监测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创颅内压探头以及无线颅内压监测可穿戴设备范畴。
背景技术
在颅内压自动监测技术领域,目前主要是利用探头来监测颅内压的参数,然后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监测到的参数发送至主机,以供用户查看。但在临床上发现,在同时存在多个主机或多个探头时,如果主机要对探头中的数据进行读取,那么存在误连接和恶意连接的情况,换句话说,一主机可以读取多个探头中的数据,一个探头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主机读取。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颅内压监测产品在数据传输上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以及预防探头被其他设备误连接或恶意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颅内压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颅内压监测产品在数据传输上缺乏连续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主机和探头;该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应答器和第一射频天线,设置于所述探头内,所述应答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射频天线;阅读器和第二射频天线,设置于所述主机内,所述阅读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射频天线;所述阅读器用于在所述主机与所述探头初次数据交互之前通过射频通信方式读取所述应答器的身份信息并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写入所述应答器的存储区中,以使所述应答器和阅读器分别根据对方的身份信息完成对接入设备的身份识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探头内,所述传感器用于植入颅内获取颅内压监测信息;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蓝牙模块,设置于所述探头内,所述第一处理器分别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应答器和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对所述颅内压监测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并在所述应答器根据所述阅读器的身份信息完成对接入主机的身份识别之后,通过蓝牙通信的方式将存储的所述颅内压监测信息发送至该主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颅内压监测信息包括颅内压力信息和颅内温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答器响应与所述阅读器进行射频通信时的上行响应信号和下行传输信号为不同调制方式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响应信号为频移键控信号,所述下行传输信号为脉位调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答器为无源射频标签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源射频标签模块包括应答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射频感应电路,所述射频感应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射频天线;所述应答器芯片通过其上的串行时钟线引脚端、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引脚端、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引脚端来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蓝牙模块,设置于所述主机内,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连接于所述阅读器和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所述阅读器完成对接入探头的身份识别之后通过蓝牙通信的方式与该探头进行数据交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送阅读器为射频阅读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2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ID的货场巡检系统
- 下一篇:电子标签辅助安装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