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可拆卸式玻璃茶漏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5350.8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沈秀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秀芷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46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漏 茶壶 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 清洗 可拆卸的 可拆卸式 侧壁 玻璃 插杆 插孔 拆下 壶体 连通 配合 开口 死角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体可拆卸式玻璃茶漏,包括茶漏本体与用以放置所述茶漏本体的壶体,所述茶漏本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壶体内,所述茶漏本体的侧壁与底部设置有连通茶漏本体内外的条形槽,所述侧壁的条形槽与所述底部的条形槽配合形成截面为L型的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杆与插孔的配合,使茶漏可拆卸的安装在茶壶内,当对茶壶进行清洗时,可将茶漏拆下,可对茶壶内的一些死角进行清洗,方便人们的清洗工作,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可拆卸式玻璃茶漏。
背景技术
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之久,饮茶作为一种品位的体现和文化的传承,直至今日,其一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由于我国饮茶人群数量庞大,用于泡茶的茶壶的需求量也是逐年递增,但是,传统的茶壶中由于没有过滤装置,在倒茶时,经常会将茶叶一同倒入茶杯中,茶叶进入口后,由于其味苦,大大影响了人们的饮茶体验,故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带有茶漏的茶壶,将茶叶放置在茶漏内,在倒茶时可有效防止茶叶进入茶杯中,但是,传统的茶漏与茶壶为一体结构,不能拆卸,这在清洗茶壶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分体可拆卸式玻璃茶漏,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分体可拆卸式玻璃茶漏,包括茶漏本体与用以放置所述茶漏本体的壶体,所述茶漏本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壶体内,所述茶漏本体的侧壁与底部设置有连通茶漏本体内外的条形槽,所述侧壁的条形槽与所述底部的条形槽配合形成截面为L型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茶漏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插杆,所述壶体底部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适配的插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凸台包括底座与设置在所述底座顶端的连接部,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
进一步,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插孔贯通的空腔,所述插杆内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茶漏本体内部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水孔。
进一步,所述插孔内的下端设置有卡凸,所述插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插槽,插杆在对应所述卡凸插接轨迹轨迹末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插槽连通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卡凸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插杆为锥形结构,所述插杆的外壁与所述插孔的内壁均为磨砂面。
进一步,所述茶漏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在远离所述茶漏本体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固位插杆,所述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在对应所述固位插杆的位置设置有与固位插杆相适配的固位孔。
进一步,所述茶漏本体与所述壶体为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杆与插孔的配合,使茶漏可拆卸的安装在茶壶内,当对茶壶进行清洗时,可将茶漏拆下,可对茶壶内的一些死角进行清洗,方便人们的清洗工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茶漏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秀芷,未经沈秀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5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