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杀猪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5363.5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2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万登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登乾 |
主分类号: | A22B1/00 | 分类号: | A22B1/00;A22B5/04;A22B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带 锁紧扣 腰带 集血管 匹配 案板 插孔 插片 通孔 支脚 固定机构 可固定 滑动 猪血 | ||
本方案公开了的一种杀猪案板,包括杀猪台和支脚,支脚与杀猪台连接,杀猪台下方设有集血桶,杀猪台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集血管,集血管与集血桶连接,集血管连接有集血盖,杀猪台上还设有第一锁紧扣、第二锁紧扣、固定机构、颈带和腰带,所述颈带和腰带的一端均与杀猪台固定连接,颈带和腰带上均滑动设有插片,颈带和腰带上的插片分别于与第一锁紧扣匹配和第二锁紧扣匹配,颈带上设有插孔,集血盖与插孔匹配。本方案中的装置可固定猪且便于收集猪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杀猪案板。
背景技术
猪又名豕、豚,属于杂食类哺乳动物,其身体肥壮、四肢短小、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因饲养简易,又具有骨细筋少肉多的特点,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种。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猪肉总消耗量以中国最多,此外,生产猪肉最多的地方也是中国,占全世界猪肉肉品46%以上,接下来则是美国的7%。我国农村现有的杀猪方式需要先将猪后腿用绳子捆绑,再将绳子绑在电线杆或者地锚上,然后将钩子卡在猪嘴内,拉着钩子将猪往后拉,同时需要另两个人将猪推在地面的案板上,使猪高于地面,便于接住猪血;同时还需要3、4个人将猪的四肢按住,防止猪来回踢腾,这样传统的杀猪方式费时费力,有时猪蹄还会踢伤人。用到割破猪的喉管后,血会喷出,如不固定住猪的位置,血会四溅,难以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杀猪案板,以解决杀猪时猪容易踢伤人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杀猪案板,包括杀猪台和若干支脚,若干所述支脚与杀猪台固定连接,所述杀猪台下方设有集血桶,杀猪台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集血管,集血管的一端与集血桶连接,集血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集血盖,所述杀猪台上还设有第一锁紧扣、第二锁紧扣、固定机构、颈带和腰带,所述颈带和腰带的一端均与杀猪台固定连接,颈带和腰带上均滑动设有插片,所述颈带上的插片与第一锁紧扣匹配,所述腰带上的插片与第二锁紧扣匹配,所述颈带上设有插孔,所述集血盖与插孔匹配,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锁紧板、第二锁紧板和第三锁紧板,所述第一锁紧板固定设置在杀猪台上,所述第一锁紧板与第二锁紧板铰接,所述第二锁紧板与第三锁紧板铰接,所述第一锁紧板上和第三锁紧板上以及第二锁紧板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锁紧板上的凹槽与第二锁紧板上的一个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锁紧板上的凹槽与第二锁紧板的另一个凹槽相对设置。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猪放到杀猪台上,分别转动第二锁紧板和第三锁紧板,将猪的前肢分别放入第二锁紧板与第一锁紧板和第三锁紧板之间的间隙,后肢同理;再用腰带绕过猪的腰腹部后将腰带上的插片插入第二锁紧扣,用颈带绕过猪的头部下方后将颈带上的插片插入第一锁紧扣,调整颈带使猪的喉管对准插孔,用刀割开后,将集血盖对准插孔,即可收集猪血。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使用颈带、腰带、固定机构即可将猪固定在杀猪台上,调整颈带上的插孔对准喉管,用刀对准插孔后割开猪的喉管,再将集血盖对准插孔,由于集血盖连接有集血管,猪血在集血盖内喷溅后直接从集血管流入集血桶,这样的设置能够固定猪,还可完全收集猪血,避免猪血四溅。
进一步,所述杀猪台下方设有有开水桶,开水桶内设有加热丝和抽水泵,抽水泵连接有出水管。在杀完猪后将花洒开启,可将开水桶内加热丝加热的开水对准已经被杀死的猪,即可对猪皮去毛;同时,开水桶还可增加杀猪台的重量,避免猪力量过大,弄翻杀猪台。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连接有花洒。从出水管中流出的热水容易四溅烫伤人,花洒可避免开水四溅。
进一步,所述开水桶上设有用于固定花洒的固定杆。固定杆可固定花洒,避免花洒在不用时掉落地上。
进一步,所述集血盖与插孔锁扣连接。割开猪的喉管后,将集血盖对准插孔,将其锁紧,就不用再用手支撑住集血盖直至猪血收集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登乾,未经万登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5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