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6188.X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8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长宁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件 固定部 突起部 胸腔积液引流 开口 铰接部位 瓶本体 负压 钩部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按压把手 复位弹簧 外侧延伸 依次设置 转动连接 调压瓶 积液瓶 容纳瓶 水封瓶 侧边 铰接 挂钩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本体,由一体成型的多个容纳瓶构成,包括依次设置的积液瓶、水封瓶以及调压瓶,瓶本体的两侧设有突起部;挂钩,分别设置在突起部上,具有与突起部转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接的钩部,其中,钩部包括从固定部延伸的第一钩件和与该第一钩件铰接的第二钩件,第一钩件侧边具有开口,第二钩件与该开口相对应部分的长度短于该开口的长度,第一钩件和第二钩件的铰接部位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二钩件具有从与第一钩件的铰接部位向外侧延伸的按压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在胸腔内接引流导管,将胸腔内积液引出的治疗术。通常情况下,引流导管位于体外的一端需要浸入水封瓶中,以免其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而让细菌侵入胸腔。对于一些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患,引流只有在负压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水封瓶处还需要再连接负压设备。
为了方便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负压引流,现有技术中的胸腔引流装置通常会设置三个依次连通的引流瓶,分别是容纳胸腔积液的积液瓶、保证与空气隔绝性的水封瓶以及调节并缓冲压力的调压瓶。在引流时,这些瓶体需要全程保持低于胸腔的状态,以免瓶内液体倒流至胸腔引起并发症。同时,为了保持各个瓶体内压力恒定,这些瓶体还需要保持水平稳定的状态。因此,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通常会设置将上述三个引流瓶固定在一起的支架,并将支架固定在病床下侧边,由此来保持引流瓶的水平稳定及低于胸腔的状态。
上述胸腔引流装置的支架中所设置的固定结构通常为位于引流瓶两侧的两个半圆形挂钩,从而使得引流瓶整体挂在病床上。这种形状的挂钩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及形状的床杆,但由于缺少进一步的固定结构,因此容易发生晃动(例如随病人翻身而晃动),导致调压瓶及积液瓶内液面波动,使得压力发生变化而降低引流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积液倒流。另外,为了保证密封性能,引流装置中的接口均采用橡皮管连接,但橡皮管插拔较为困难,在引流过程中水封瓶内液体更换(例如,引流时间过长而更换新的水封液体)后,插入橡皮管的动作较为费力,容易导致液面波动,在积液过多时甚至可能导致积液从积液瓶中溅出、污染刚更换的水封液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本体,由一体成型的多个容纳瓶构成,包括依次设置的积液瓶、水封瓶以及调压瓶,瓶本体的两侧设有突起部;挂钩,分别设置在突起部上,具有与突起部转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接的钩部,其中,钩部包括从固定部延伸的第一钩件和与该第一钩件铰接的第二钩件,第一钩件侧边具有开口,第二钩件与该开口相对应部分的长度短于该开口的长度,第一钩件和第二钩件的铰接部位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二钩件具有从与第一钩件的铰接部位向外侧延伸的按压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积液瓶、水封瓶分别具有连接口,连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端部设有连接组件,对应的连接口上设有卡块,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管内壁上并且用于套在连接口的壳部,该壳部上设有与卡块对应的缺口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缺口部上设有弹片,该弹片的中部与缺口部的侧壁固定连接,并且该弹片的一个端部内侧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另一个端部外侧设有按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壳部内部靠近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钩件顶部设有拎带孔部,该拎带孔部呈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胸腔积液引流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钩件为矩形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61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
- 下一篇:引流袋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