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4796.5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1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涛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13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装置 穿刺 三叉神经 卵圆孔 定向仪 本实用新型 定位装置 基板 红外线发射装置 定位精准 辅助医生 固定人体 患者头部 精准定位 人体头颅 传统的 重复 底骨 并发症 失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向装置和重复定向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来固定人体头颅的位置,所述定向装置和重复定向装置用来得到人体头颅内卵圆孔的坐标并将卵圆孔的位置在红外线发射装置的作用下外显,进而得到相应的穿刺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对患者头部颅底骨内的卵圆孔进行精准定位,来辅助医生安全实施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定位精准,安全性高,克服了传统的徒手穿刺法所带来的因操作者不同、熟练程度不同等而产生的穿刺失败和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目前,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代表性的药物是卡马西平,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甚至有副反应时考虑多手段的外科手术。其中,卵圆孔穿刺对于多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至关重要,包括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球囊压迫,电凝以及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临床上多采用Harte l前路徒手穿刺,但是卵圆孔位置较深、个体差异较大,常常需要反复穿刺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针尖是否到位导致很难穿刺成功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卵圆孔穿刺在定位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定位精确的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向装置和重复定向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颌板、枕板和顶板,所述颌板和枕板铰接在基板上,所述顶板通过立杆固定在基板上,所述定向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扫描定向装置以及设置在颌板上的弧状的定向脊,所述定向脊上设置有弧形凹槽Ⅰ以及方向角刻度,所述弧形凹槽Ⅰ内设置有滑块Ⅰ,所述滑块Ⅰ上连接有转向机构Ⅰ,所述转向机构Ⅰ内设置有穿刺针,所述扫描定向装置包括扫描板和定向框,所述扫描板设置有钡线刻度,所述定向框的上设置有条形凹槽并标有长度刻度,所述条形凹槽内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上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和移动柱内都设置有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重复定向装置包括弧状的重复定向脊,所述重复定向脊上设置有弧形凹槽Ⅱ以及方向角刻度,所述弧形凹槽Ⅱ内设置有滑块Ⅱ,所述滑块Ⅱ上连接有转向机构Ⅱ,所述转向机构Ⅱ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上连接有长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可调节长杆的调节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定向脊和重复定向脊关于扫描板的中心线镜面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为伸缩横杆。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可供定向框移动的滑道,所述滑道两侧设置有长度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CT引导的三叉神经定向仪,利用定位装置可以调节并固定人体头颅的位置,同时颌板、枕板和顶板各对应人体头颅的下颌骨、枕骨和顶骨,不仅使病人在穿刺过程处于自然舒服的状态还有利于定向装置实现精准定向并实施精准穿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涛,未经张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4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