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7000.1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4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廖天翔;张永青;吴迪;林贤伟;王树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14 | 分类号: | F16L4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兰头 钢法兰 传力部 钢骨架 活套法兰 连接结构 压紧锥面 后端面 贴合部 钢管 管道施工技术 本实用新型 端面接触 钢管法兰 可靠连接 贴合接触 相邻弧形 连接端 内表面 前端面 台阶面 传力 法兰 两段 受力 贴合 渗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钢骨架PE管连接端安装PE法兰头,PE法兰头上套装钢法兰,PE法兰头与钢法兰之间设置活套法兰,活套法兰包括至少两段弧形部分组成,弧形部分内表面完好贴合于PE法兰头外表面,相邻弧形部分端面之间存在间隙;弧形部分包括贴合部和传力部,传力部位于贴合部前端,传力部前端面与PE法兰头的台阶面贴合接触、后端面与钢法兰端面接触,传力部后端面具有后压紧锥面,后压紧锥面前端半径大于后端半径。增加了钢法兰与PE法兰头之间接触面积,可对PE法兰头起到调圆作用,防止PE法兰头局部出现点受力,使得PE法兰头与钢管法兰可靠连接,防止渗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骨架PE管与钢管连接时,通常采用法兰连接,钢骨架PE管在法兰连接前需要先连接一个PE法兰头,然后再采用安装在PE法兰头上的钢法兰与钢管法兰完成连接工作。
因目前钢骨架管道无国标,仅有行业标准,所以不同厂家之间的产品及连接工艺也有差别;PE法兰头通过电熔焊接与钢骨架PE管固定连接,在进行电熔焊接时,受自重、外力、天气等影响,PE法兰头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在后期拧紧钢法兰与钢管法兰之间的连接螺栓时,PE法兰头局部会发生点受力,导致钢法兰传递给PE法兰头的夹紧力不均匀,造成PE法兰头受力不均匀,使得PE法兰头与钢管法兰之间无法形成可靠连接,进而出现介质渗漏;同时,PE法兰头与钢法兰接触面积过小,与钢管法兰连接时,钢法兰与PE法兰头之间受力面不足,无法可靠连接,也会造成PE法兰头与钢管法兰之间出现介质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实用,安装方便快捷,增加了钢法兰与PE法兰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对变形后的PE法兰头起到调圆的作用,防止PE法兰头局部出现点受力的情况,使得PE法兰头与钢管法兰之间形成可靠连接,防止介质渗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PE法兰头、钢法兰和活套法兰,所述PE法兰头安装于所述钢骨架PE管的连接端,所述钢法兰套装在所述PE法兰头上,所述PE法兰头与所述钢法兰之间设置所述活套法兰,所述活套法兰包括至少两段弧形部分组成,且所述弧形部分的半径与PE法兰头的半径相同,使得所述弧形部分的内表面能够完好地贴合于所述PE法兰头的外表面,各弧形部分安装至所述PE法兰头上时,相邻弧形部分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弧形部分包括贴合部和传力部,传力部位于贴合部的前端,传力部的前端面与PE法兰头上的台阶面贴合接触、后端面与钢法兰的端面接触,所述传力部的后端面具有一个后压紧锥面,后压紧锥面的前端半径大于后端半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传力部的后端面还具有一个后竖直弧面,所述后竖直弧面与所述后压紧锥面的前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贴合部的外表面包括一个圆弧面和一个导向锥面,所述圆弧面与PE法兰头的外圆表面平行,所述导向锥面的前端半径大于后端半径,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导向锥面的前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弧形部分的前端面包括两个前竖直弧面和一个前压紧锥面,所述前压紧锥面的前端半径大于后端半径,两前竖直弧面分别与所述前压紧锥面的前后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活套法兰包括三段所述弧形部分,三段弧形部分的弧长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骨架PE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相邻弧形部分端面之间的间隙为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7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管的连接接头
- 下一篇:带有密封装置的三维球形补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