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小角度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8128.X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苹;郑鹏飞;柯真伟;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瀚德胜邦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台形凹槽 突起 圆台 透镜 角度透镜 出光端 本实用新型 透镜本体 一端设置 锥形凹槽 入光端 朝外 底端 口径 透射和反射 后续加工 加工效率 副光斑 光程 减小 盲孔 配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小角度透镜,涉及小角度透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改变透镜高度或者口径大小来实现小角度配光的透镜在后续加工工序存在降低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中部设有一个盲孔,所述出光端中部设有一个直径外大内小的锥台形凹槽,所述锥台形凹槽底端设置有一个圆台突起,所述圆台突起朝外一端设置有一锥形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光端中部设置锥台形凹槽,锥台形凹槽底端设置一个圆台突起,圆台突起朝外一端设置一锥形凹槽等设置,在不增加高度和口径情况下,在透镜内部增加透射和反射次数,以增加光线的光程,达到减小出光角度,减少副光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角度透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极小角度透镜。
背景技术
目前,LED光源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进而取代了传统的照明光源。这是因为LED光源具有传统光源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超长寿命、省电、绿色环保等等。然而,为了能有效地利用这种光源,像透镜或者反射器这样的光学器件成为现代照明的必需品。
小角度透镜在重点照明或远距离投光灯照明等方面广泛应用,如舞台灯、洗墙灯、射灯、景观装饰灯、小手电筒、书桌灯等。目前实现小角度配光的主要方法是增大透镜的口径或是增加透镜的长度,虽然大口径透镜可以做到小角度,但是如果要做到极小角度所需要的口径非常大,不利于注塑加工,而且成本高;而增加透镜的长度,增加光线在透镜内部传输距离,从而减小角度,这种透镜比较长不利于灯具造型设计,不利于灯具安装。常规尺寸一般是透镜口径与高度比值为2:1左右,这种情况下又难以做到极小的角度,即便做到较小角度,副光斑也很严重。基于以上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LED配光透镜,可以在常规口径高度下实现极小角度小副光斑的透镜,角度可以做到3度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常规口径高度下实现极小角度小副光斑的极小角度透镜。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小角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中部设有一个盲孔,所述出光端中部设有一个锥台形凹槽,所述锥台形凹槽的直径外大内小,所述锥台形凹槽底端设置有一个圆台突起,所述圆台突起朝外一端设置有一锥形凹槽。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在出光端中部设置锥台形凹槽,锥台形凹槽底端设置一个圆台突起,圆台突起朝外一端设置一锥形凹槽等设置,在不增加高度和口径情况下,在透镜内部增加透射和反射次数,以增加光线的光程,达到减小出光角度,减少副光斑的效果。
所述盲孔的侧壁为第一透射面,所述锥形凹槽的侧壁为第二反射面,所述圆台突起的侧壁为第二透射面。其工作原理在于:光源设置在盲孔位置,盲孔作为光源的入射孔,光线在盲孔的侧壁上进行第一次投射在透镜本体中透射到透镜本体的侧壁上再进行第一次反射,经过第一次反射的部分光线投射到锥形凹槽的侧壁位置,进而发生第二次反射,经过第一次反射的另外部分光线投射到出光端的无凹槽部分,从出光端出射;在锥形凹槽的侧壁位置发生第二次反射的光线经反射,投射到圆台突起的侧壁,并在圆台突起的侧壁发生第二次透射,透射后的光线在锥台形凹槽的侧壁上再次反射,从出光端出射。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副光斑,提高光能利用率,所述透镜本体为类圆台形状,且靠近出光端的一端直径大,靠近入光端的一端直径小,所述透镜本体侧壁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靠近入光端的第一反射面小口径部分和靠近出光端的第一反射面大口径部分。其工作原理在于:根据透镜本体的高度调整锥台形凹槽口径与第一反射面小口径部分口径的比例,使在第一反射面小口径部分发生反射的光线均射向锥形凹槽的侧壁,并在锥形凹槽的侧壁发生第二次反射,从圆台突起侧壁射出,再经锥台形凹槽的内壁反射离开透镜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瀚德胜邦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瀚德胜邦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8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透镜
- 下一篇:楔形LED数字天幕灯反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