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痕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8691.7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蒋贵强;李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头座 上环 压痕 压头 本实用新型 底座中心孔 成型模具 垫片 底座 数值稳定 同轴设置 压痕加工 依次设置 同一性 限位槽 中心孔 底端 膜片 伸入 有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痕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中环、上环、柄、压头、压头座及垫片,底座、中环、上环及柄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的上环、中环和底座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的柄的下方安装压头座,压头座限位槽中安装有压头,压头的底端伸入中环的中心孔中,垫片与压头相对应放置在底座中心孔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可进行不同厚度、不同精度的膜片压痕加工,而且误差小数值稳定,压痕同一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痕成型模具,属于加工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压痕类膜片在各气、液动元器件里有较多的应用。实现高效、精确地压痕成型是加工关键技术之一。但现有技术中,膜片压痕成型加工操作繁琐,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压痕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压痕成型加工操作繁琐,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压痕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中环、上环、柄、压头、压头座及垫片,底座、中环、上环及柄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的上环、中环和底座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的柄的下方安装压头座,压头座限位槽中安装有压头,压头的底端伸入中环的中心孔中,垫片与压头相对应放置在底座中心孔的上方。
所述的压头活动安装在压头座限位槽中。
所述的底座、中环及上环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一销子连接固定;所述的压头座和柄之间通过第二螺钉和第二销子连接固定。
积极效果
可通过人工将待加工零件平整放入压头和垫片之间,通过调整垫片数量改变压痕深度,锤击或液压等方式压紧柄进而实现对零件的压痕加工。其精度可达0.02mm,如调整垫片加工精度可达0.005-0.01mm。
采用本模具进行不同厚度、不同精度的膜片压痕加工,而且误差小数值稳定,压痕同一性好,同时,该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在成型过程中根据膜片材料厚度可选择液压和手工锤击方式进行操作,它几乎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为膜片类零件压痕成型加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螺钉、3.中环、4.第二螺钉、5.柄、6、第二销子、7、压头、8、压头座、9.上环、10.垫片、11.第一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所示,压痕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中环3、上环9、柄5、压头7、压头座8及垫片10,底座1、中环3、上环9及柄5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的上环9、中环3和底座1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的柄5的下方安装压头座8,压头座限位槽中活动安装有压头7,压头7的底端伸入中环3的中心孔中,垫片10与压头相对应放置在底座中心孔的上方;所述的底座1、中环3及上环9之间通过第一螺钉2和第一销子11连接固定;所述的压头座8和柄5之间通过第二螺钉4和第二销子6连接固定。
在进行压痕成型时,将零件放入压头7和垫片10之间,通过锤击或液压模具柄进行压刻,通过调整垫片10的数量进而调整压痕深度,实现压痕成型。第一销子11和第二销子6起到固定和限位作用,确保上环9、中环3和底座中心孔的同轴度。可更换压头7在放入压头座8限位槽后,第二螺钉4连接固定压头座8和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8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金属拉深模具
- 下一篇:一种保温管的弯头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