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气囊的T型阴道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9688.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吉;张宏;刘莉;墨青青;范莹;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管 竖向管 气囊 注气管 本实用新型 阴道引流 插入口 注气口 阴道 管壁延伸 密封连通 盆腔 引流 密封面 引流袋 引流管 自闭阀 残端 槽状 朝上 管口 内壁 连通 压迫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气囊的T型阴道引流管。所述引流管是由横向管和竖向管组成的T型管,其横向管为截面呈U、管口朝上的槽状管,竖向管连接在U型横向管的密封面,并与其U型槽连通;在U型横向管靠近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右气囊,所述左、右气囊的注气口均设置在U型横向管的内壁,在竖向管下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注气管插入口,左、右气囊的注气管对应从左、右注气管插入口插入竖向管,并沿着竖向管的管壁延伸至U型横向管内与对应气囊的注气口密封连通,在每根注气管露出竖向管的部分设有自闭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很好的固定在阴道内,并不会压迫阴道残端组织,还可以很好的引流盆腔内液体,并方便固定和更换引流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在阴道内,带有汇聚液体的U型槽及有固定作用的套囊的T型引流管。
背景技术
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术式是宫颈癌根治术,主要包括广泛的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该手术范围广,切除组织多,术后盆腔创面渗血、淋巴管渗液较多,回流淋巴液和盆底引流不畅易形成盆腔淋巴囊肿,淋巴囊肿会导致疼痛、发热甚至淋巴脓肿形成,严重者甚至造成菌血症和败血症,因此,通常医生会在手术中,将一根有三个开口、内部相通的T型引流管放置在阴道内进行引流,并将其体外部分用胶布困扎于带气囊的导尿管,以此借助导尿管气囊和自身的“T”造型(可横跨在阴道残端开口)防止脱落;或者是采用带有套囊的直型阴道引流管,套囊充气后固定在阴道部分防止滑脱。其阴道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依据引流量情况而定,通常5~14天左右。
目前,采用普通T型引流管管进行阴道引流时,具有如下缺点:①没有内固定装置,管道容易滑脱;②T型引流管横行部分只有两端开口,不利于盆腔内液体的汇聚和引流;③当尿管拔除后,阴道引流管的固定非常困难,常会自动滑脱;④T型管竖行部分长度不够,导致体外部分短,不利于外固定;⑤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部分利用橡胶管的弹性进行连接,但不利于更换引流袋及连接的牢固性。而采用带套囊的直型阴道引流管时,也具有如下缺点:①对于盆腔深部液体无法引流;②因为阴道有一定松弛性,对于年纪大或孕产次数较多的女性,阴道更加松弛,套囊充气后的固定效果不好;③气囊固定于阴道内各壁粘膜,存在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导致阴道壁的缺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流方便、固定牢固、且带有气囊的T型阴道引流管,该引流管可以在阴道残端进行固定,不会压迫残端,并能够固定牢固不会脱落,外部方便固定引流袋,且可以对盆腔内液体充分引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带有气囊的T型阴道引流管,是由横向管和竖向管组成的T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为截面呈U的槽状管,其管口朝上,竖向管连接在U型横向管的密封面,并与其U型槽连通;在U型横向管靠近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右气囊,所述左、右气囊的注气口均设置在U型横向管的内壁,在竖向管下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注气管插入口,左、右气囊的注气管对应从左、右注气管插入口插入竖向管,并沿着竖向管延伸至U型横向管内与对应气囊的注气口密封连通,在每根注气管露出竖向管的部分设有自闭阀。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横向管的长度为12-14cm,所述竖向管的长度为24-45cm,在竖向管的下端设有螺纹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右气囊为注气后直径为3-4cm的气囊,在其外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的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管设置U型横向管底部中央位置,左、右气囊对称设置在竖向管两侧,其两个气囊的间距为5-7cm。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右气囊的注气管置于竖向管的部分固定在竖向管的侧壁上或嵌入竖向管的管壁内,置于U型横向管的部分固定在U型横向管内壁或嵌入竖向管的管壁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9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浆膜腔积液细胞收集器
- 下一篇:一种可稳固放置的引流瓶及引流器械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