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9900.X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5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华;黄强;蒋协远;公茂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吕良;张群峰 |
地址: | 10003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柄部 肱骨 本实用新型 近端固定板 干扰因素 豁口 安装孔 缝合孔 穿线 缝合 肩袖 近端 施术 器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包括头部和柄部,其特征在于:头部的下部与柄部的上部相连,头部和柄部都设有多个安装孔,柄部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带豁口的缝合孔。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肱骨固定后再进行穿线缝合肩袖,为这一类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器材保障,降低了干扰因素,提高了施术效率和实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用固定板,尤其是涉及一种肱骨近端固定板。
背景技术
肱骨近端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人群中较为常见,较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年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用肱骨近端固定板将骨折复位固定,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还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此时还需要将固定板与肩袖进行缝合。
现有的肱骨近端固定板如图3所示,其上设有多个较大的螺纹孔,用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固定在骨头上,固定板上部边缘处还设有多个较小的缝合孔,用于出入缝线以与肩袖缝合,在缝合前,需要预先将缝线穿入缝合孔中,再将固定板固定在复位的骨头上,最后用缝线缝合肩袖。这种处置方式用带缝线的钢板固定骨折,缝线可能干扰螺钉的置入,同时在置入螺钉时,缝线有可能移位或撕裂,导致后续的缝合步骤难以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能够在肱骨固定后再进行穿线缝合肩袖,为这一类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器材保障,降低了术中干扰,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包括头部和柄部,其中:头部的下部与柄部的上部相连,头部和柄部都设有多个安装孔,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带豁口的缝合孔。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所述缝合孔的豁口延伸到头部的一个边缘并穿透该边缘。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头部的下部与柄部的上部相连,连接处平滑过渡。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头部和柄部一体成型,头部的宽度大于柄部的宽度。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柄部的长度大于头部的长度。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安装孔包括圆孔、椭圆孔、长孔之一及其组合。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缝合孔内部形成有凸缘。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安装孔的形状相同或不同,尺寸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缝合孔整体为不规则形状的孔。
所述的固定板,其中:所述缝合孔的位置位于头部安装孔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结构俯视图;
图3为现有的肱骨近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新型肱骨近端固定板包括头部1和柄部2,头部1的下部与柄部2的上部相连,优选的平滑过渡连接。头部1和柄部2一体成型,头部1的宽度大于柄部2的宽度,柄部2的长度大于头部1的长度。
头部1和柄部2上都设有多个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为螺纹孔,在进行肱骨极端固定时,通过将螺丝拧入安装孔3并拧紧在骨头上的方式,将肱骨复位固定。所述安装孔3包括圆孔、椭圆孔、长孔等多种孔型。多个安装孔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尺寸亦如是,即可相同或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99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前路钉板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