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2736.8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古志良;陈志涛;许毅钦;洪宇;张志清;张强;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3/08 | 分类号: | H01L33/08;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光功率 荧光粉 激发 可调色温 蓝光芯片 荧光胶层 蓝光 色温 本实用新型 透明硅胶层 光斑 绿光芯片 显色指数 照明效果 光色温 色容差 紧挨 可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涉及LED技术领域,此器件具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相互紧挨。第一光源由蓝光芯片激发的荧光胶层组成,其中蓝光所占的光功率比例为0.15~0.25,荧光粉被激发的光功率比例为1。第二光源由蓝光芯片激发的荧光胶层组成,其中蓝光所占的光功率比例为1,荧光粉被激发的光功率比例为0.45~0.5。第三光源由绿光芯片和透明硅胶层组成。三种色温器件之间的距离很近,避免产生因多种色温器件之间的距离产生的光斑,提高了照明效果,从而得到白光色温可调范围为2700K~6500K,显色指数Ra≥90,色容差SDCM≤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
背景技术
现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可调色温的白光LED光源在高品质照明和特殊照明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常用的色温可调技术有: 1)采用多芯片集成白光LED;2)采用低色温白光LED和高色温LED 混光;3)通过红、绿、蓝单色LED混光。从技术可行性和性能稳定性来看,第二种和第三种,即RGB技术和高低白光LED混色技术,实现起来比较方便,是最为实用的。
CN200910036845.5提出一种使用低色温LED灯和高色温LED 灯混光产生白光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色温值,通过调节低色温 LED灯和高色温LED灯的亮度级别达到预定色温值。该方法在使用上最为简单,也是目前市场上可调色温技术方案中使用最多的技术,可是这种方法色温调节的精度非常有限,只能沿高低色温的色坐标连线上进行调节,不能沿黑体曲线进行色温调节。CN201510063655.8 提出一种使用4个LED混合产生白光的方法,第一LED光源包括峰值波长为442~450nm的第一蓝光LED芯片,其上涂覆有峰值波长为525~540nm的绿光荧光粉580~600nm的橙光荧光粉;第二LED 光源包括峰值波长为442~450nm的第二蓝光LED芯片;第三LED 光源包括峰值波长为490~500nm的青光LED芯片;第四LED光源包括峰值波长为627~635nm的红光LED芯片。通过调节4个LED 的能量权重,可以在2700~6500K范围内调节色温,且显色指数可以达到95以上。可是这种方法其能量权重的算法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而且光源是由独立的不同LED器件组成,在光源点亮时会因多种不同LED器件之间的距离差产生光斑,不符合高品质照明的应用要求。
因此,期望研发一种可以实现高品质的色温调节的同时,又同时兼备简单控制的可调色温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此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可在实现高品质的色温调节的同时,又同时兼备简单控制的可调色温光源的功能,三种色温器件之间的距离很近,避免产生因多种色温器件之间的距离产生的光斑,提高了照明效果,其色温可调范围为2700~6500K,显色指数Ra≥90,色容差SDCM ≤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调色温的LED封装器件,包括:
贴片式支架;
第一光源层,第一光源层设置于贴片式支架,且第一光源层通过荧光胶封层包裹用于提供蓝红光的第一光源得到;
第二光源层,第二光源层设置于贴片式支架,且第二光源层通过荧光胶封层包裹用于提供蓝黄光的第二光源得到;
第三光源层,第三光源层设置于贴片式支架,且第三光源层通过透明硅胶封层包裹用于提供绿光的第三光源得到;
其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相互紧挨,且第三光源设置于第二光源与第一光源之间,通过调节贴片式支架的通道的LDE 光源的输出比例可获得不同色温的白光,且白光的色温可调范围为 2700~6500K,显色指数Ra≥90,色容差SD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2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芯片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缓冲层的GaN基LED外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