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肢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3012.5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2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庆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黑龙江省佳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肢体托板 固定板 安装板 穿接孔 锁紧栓 肢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连接螺母 气囊体 三通管 上端 穿接 下端 气管 医疗器械技术 固定板连接 伸缩调节杆 侧壁连接 充气气囊 快速固定 气管连接 尾端连接 急诊科 力臂杆 内侧壁 排气阀 左侧壁 拉绳 转轴 加压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它涉及急诊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伸缩调节杆的上端安装有肢体托板,肢体托板的右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板连接,肢体托板与固定板的左侧壁上均安装有安装板,固定板的安装板上端安装有连接螺母,锁紧栓穿接在两个安装板的穿接孔内并与连接螺母连接,锁紧栓的下端通过拉绳与固定板的侧壁连接,锁紧栓的下端设置有穿接孔,穿接孔内穿接有力臂杆,肢体托板与固定板均为弧形,肢体托板与固定板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气囊体,两个气囊体分别与两个气管连接,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气囊,气管上安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三口上排气阀;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快速固定、加压、调节,能有效的防护,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诊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急诊外科治疗中,经常遇到肢体骨折的患者,在对其骨折肢体治疗前或转运过程中,需要对其肢体进行固定,避免肢体骨折进一步加剧或者错位影响愈合,因此,需要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
现有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法和内固定法,外固定法是利用外固定夹板配合绷带缠绕固定,此种方法耗时长且固定步骤繁琐,不适用于急诊科使用,还有石膏、树脂固定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急诊使用,不但难以实施快速固定,而且在未对骨折部位治疗前使用石膏。树脂固定将会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导致肢体治疗后出现愈合畸形,耽误治疗时机和效果。内固定法使利用螺丝和金属板按照骨解剖结构精确复位固定,需要在X线照射下辅助进行,一般为骨科诊疗时使用,因此,也不适用急诊科对肢体的固定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快速装配并能高度调节的肢体固定装置满足急诊科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它包括伸缩调节杆、肢体托板、固定板、连接螺母、锁紧栓、力臂杆、拉绳、气囊体、气管、充气气囊、三通管、排气阀;伸缩调节杆的上端安装有肢体托板,肢体托板的右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板连接,肢体托板与固定板的左侧壁上均安装有安装板,固定板的安装板上端安装有连接螺母,锁紧栓穿接在两个安装板的穿接孔内并与连接螺母连接,锁紧栓的下端通过拉绳与固定板的侧壁连接,锁紧栓的下端设置有穿接孔,穿接孔内穿接有力臂杆,肢体托板与固定板均为弧形,肢体托板与固定板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气囊体,两个气囊体分别与两个气管连接,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气囊,气管上安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三口上排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气囊的前端安装有锁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干胶粘接垫,不干胶粘接垫上粘接有消毒纱布体。
作为优选,所述拉绳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实现快速固定、加压、调节,能有效的防护,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调节杆;2-肢体托板;3-固定板;4-连接螺母;5-锁紧栓;6-力臂杆;7-拉绳;8-气囊体;9-气管;10-充气气囊;11-三通管;12-排气阀;13-不干胶粘接垫;14-消毒纱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3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