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6247.X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4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淑华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莱芜市钢***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薄板 凸起 右钢板 灌浆材料 建筑支撑 左钢板 肋板 建筑结构加固 建筑结构 左固定板 钢筋 本实用新型 水平剪切力 左右固定板 承重能力 加固螺丝 能力加强 能力增强 右固定板 螺丝孔 横梁 摇晃 钢板 抗震 抵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左钢板、右钢板、左纤维薄板、右纤维薄板、肋板,左钢板旁边有左凸起,左钢板旁边有左固定板,左固定板中部有螺丝孔,左凸起旁边有右凸起,左凸起旁边有加固螺丝,右凸起旁边有右钢板,右钢板内部有右纤维薄板,右纤维薄板旁边有左纤维薄板,左纤维薄板旁边有肋板,肋板旁边有灌浆材料,灌浆材料旁边有钢筋,右钢板旁边有右固定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左右钢板以及左右纤维薄板,使得建筑支撑柱承重能力以及抗震或摇晃能力加强,通过钢筋以及灌浆材料,使得建筑支撑柱抵抗水平剪切力能力增强,通过有左右固定板,使得建筑支撑柱与横梁以及地面的连接更稳定,有效加固建筑结构,延长建筑结构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在一些机场、火车站和服务场所对于支柱以及梁的加固尤为重要,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荷载增加、截面设计不足等原因一些建筑的梁板等结构出现了挠度过大、裂缝等现象,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建筑结构加固中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预应力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是采用增大截面、粘贴碳纤维、钢板、体外预应力等处理措施,增大截面法能有效提高待加固截面的极限强度和刚度,但是由于该方法属于被动加固法,加固层材料被动粘帖在原结构上,加固好后,加固层新材料为零应力状态,而原材料由于承担了前期恒载,故原材料加固好后已有一定应力水平,从而导致加固好后新旧材料存在一定应力差别,即新材料可能“应力滞后”或“应力超前”,不同的“应变差别”有可能会使得老材料达到强度极限时,另一种新材料还远远未达到其强度极限,这样,不仅不经济,而且其加固效果有限,预应力加固法针对土木工程结构带载加固导致后加补强材料“被动”受力、应变滞后的先天不足,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后加补强材料的高抗拉性能,有效提高了其材料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外加应力的“主动”改善了被加固结构的受力状态,改善了待加固构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了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但是该方法对截面的刚度提高有限,且该方法工艺繁琐,所需的锚固装置也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左钢板、右钢板、左纤维薄板、右纤维薄板、肋板,所述左钢板旁边设置有左凸起,所述左钢板旁边设置有左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中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左凸起旁边设置有右凸起,所述左凸起旁边设置有加固螺栓,所述右凸起旁边设置有所述右钢板,所述右钢板内部设置有所述右纤维薄板,所述右纤维薄板旁边设置有所述左纤维薄板,所述左纤维薄板旁边设置有所述肋板,所述肋板旁边设置有灌浆材料,所述灌浆材料旁边设置有钢筋,所述右钢板旁边设置有右固定板。
上述结构中,所述左钢板与所述右钢板通过所述左凸起与所述右凸起连接而牢固连接在一起,然后设置所述钢筋,对于所述左钢板与所述右钢板围绕建筑的支撑柱,并且进行灌浆材料浇灌,所述左固定板与所述右固定板可在建筑支撑柱的底部与地面连接或在建筑支撑柱的顶部与横梁连接,所述螺丝孔可以穿过螺丝与地面或横梁相连。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固质量,所述左固定板内部设置有所述螺丝孔,所述左固定板与所述左钢板通过螺栓牢固连接,所述左钢板与所述左凸起通过焊接牢固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固质量,所述右纤维薄板与所述右钢板通过强力胶粘合牢固连接,所述右钢板与所述右凸起通过焊接牢固连接,所述右钢板与所述右固定板通过螺栓牢固连接,所述左凸起与所述右凸起通过所述加固螺栓牢固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固质量,所述左纤维薄板与所述灌浆材料通过粘性连接,所述钢筋放置于所述灌浆材料内部,所述右纤维薄板与所述灌浆材料通过粘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淑华,未经刘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6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网
- 下一篇:一种新型土建市政施工混凝土浇筑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