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胸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0032.5 | 申请日: | 201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02;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管 胸腔引流管 固定片 集成式 绑带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 水溶性粘结剂 未使用状态 厚度渐变 护理操作 人员操作 双管结构 粘性材料 分离端 上支管 下支管 滑动 格挡 涂覆 外壁 粘结 置管 配合 稳固 保证 | ||
一种集成式胸腔引流管,包括上支管、下支管以及套设于上、下两支管外侧的固定片;固定片面向患者的一侧涂覆有粘性材料,其中部设有厚度渐变的格挡分离上、下两支管;所述上、下两支管在未使用状态下通过水溶性粘结剂粘结为一个整体方便医务人员操作置管。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胸腔引流管,通过固定片保证上、下两支管分离端固定,还可进一步配合在其外套设的绑带固定套以及相配合的凹槽,进一步保证固定方式稳固可靠。由于两支管外壁对固定片以及绑带固定套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阻止胸腔引流管滑动或脱落,方便患者活动,同时,也可通过双管结构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腔引流装置主要用于对气胸、胸腔积液、液气胸等疾病的治疗。通常通过胸部手术将胸腔引流管留置于患者胸腔,再通过低于胸腔引流管接入位置设置的水封瓶排出患者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由此,患者肺组织得以重新张开,进而恢复原本功能。
然而,针对某些患者,如非上叶切除手术的患者或需要进行胸腔冲洗的患者,需要在其胸腔留置上下两根引流管,分别用于排气和引流。现有的胸腔引流管,其固定方式通常并不稳定,多跟引流管会增加管体滑落风险。管体的滑落,还容易造成管体疮口感染,或将外界空气引入患者胸腔,危机患者生命。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将全部胸腔引流相关装置有机结合为一体的胸腔引流管,在保证其固定方式稳固可靠有利于患者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胸腔引流管,在保证其固定方式稳固可靠有利于患者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胸腔引流管,包括上支管、下支管以及套设于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外侧的固定片;
其中,所述固定片面向患者的一侧涂覆有粘性材料,固定片的中部设有厚度渐变的格挡,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分别穿设于所述格挡的一侧;
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面向所述粘性材料的一侧设有引流孔,所述上支管与所述下支管的接触面涂有水溶性粘结剂。
进一步,上述胸腔引流管中,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外侧、背向所述粘性材料的方向还套设有绑带固定套;所述绑带固定套面向所述固定片的一侧扩大,并在其边缘设有至少一对通孔。
具体的,上述胸腔引流管中,所述固定片或所述绑带固定套面向患者的一面还设有贴合患者体型的弧度。
上述胸腔引流管中,所述绑带固定套的外侧沿所述集成式胸腔引流管方向还可设有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上述胸腔引流管中,所述上支管或下支管上还设有刻度。
进一步,上述胸腔引流管中,参照刻度标记,所述上支管或下支管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固定片或所述绑带固定套尺寸相配合的凹槽。
为避免上述胸腔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时造成额外刺激,同时为方便两个支管在胸腔内分离,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的引流孔一侧端部为光滑弧面,所述上支管与下支管贴近的一侧弧面曲率较大。
再进一步,为避免上述胸腔引流管阻塞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胸腔冲洗的操作,所述上支管或所述下支管内还嵌套有冲洗管。
其中,所述上支管或所述下支管内的冲洗管在远离所述引流孔的位置汇合并引出所述上支管或所述下支管管体表面,所述冲洗管的汇合端设有针座或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0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