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0683.4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湘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11/00;E03B7/07;E03B7/00;A01G25/00;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倪嘉慧 |
地址: | 202164 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响***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 连通 集水池 水处理池 灌溉管 本实用新型 水循环系统 雨水收集管 建筑生态 屋顶花园 灌溉 回用 楼层 雨水 建筑绿化 建筑墙体 建筑屋顶 建筑系统 墙体绿化 阳台绿化 水循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若干第一灌溉管、雨水收集管、水处理池和雨水回用管,其中,集水池设置于建筑屋顶,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分别与集水池连通,第一排水管设置于建筑墙体一侧,各个第一灌溉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各个第一灌溉管用于灌溉墙体绿化,第二排水管连通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用于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的阳台绿化灌溉,雨水收集管连通第一排水管的末端、第二排水管的末端和水处理池,雨水回用管连通水处理池和集水池。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建筑系统内的水循环并灌溉建筑绿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上有许多可利用的空间,比如屋顶、墙体、阳台等,这些地方都可以种植绿化,这样可以美化建筑,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建筑绿化的灌溉是一个问题,而天然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到建筑绿化的灌溉中来,因此,本申请就是要解决雨水利用灌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若干第一灌溉管、雨水收集管、水处理池和雨水回用管,其中,集水池设置于建筑屋顶,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分别与集水池连通,第一排水管设置于建筑墙体一侧,各个第一灌溉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各个第一灌溉管用于灌溉墙体绿化,第二排水管连通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用于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的阳台绿化灌溉,雨水收集管连通第一排水管的末端、第二排水管的末端和水处理池,雨水回用管连通水处理池和集水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屋顶水体景观,集水池的顶部设置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与屋顶水体景观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雨水调节池,雨水调节池与水处理池连通,雨水收集管与雨水调节池连通,雨水调节池用于收集储存多余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人工湖,人工湖设置于建筑边坡地面绿化或地面人工湿地的旁边,通过连接管与建筑边坡地面绿化或地面人工湿地连通,人工湖设置第二溢流管,第二溢流管与雨水调节池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建筑边坡地面绿化的一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雨水收集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水处理池设置第二灌溉管,第二灌溉管用于灌溉建筑边坡地面绿化。
本实用新型设置集水池,用于收集雨水,设置第一排水管和第一灌溉管,用于灌溉墙体绿化,设置第二排水管,用于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的阳台绿化灌溉,设置水处理池,用于将雨水回用管收集的灌溉余下的雨水的净化,设置雨水调节池,可以对多余的雨水进行缓冲储存,也可以进行初步过滤,设置屋顶水体景观,可以利用集水池多余的雨水作景观,充分利用了雨水,设置人工湖,既可以作为景观,又可以对人工湿地和建筑边坡地面绿化进行灌溉,设置第二灌溉管,也可以对建筑边坡地面绿化进行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湘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湘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0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绿化的排水系统
- 下一篇:雨水收集利用及人工湖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