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4638.6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0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唐岚;徐祥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03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翼 襟翼 可调 主翼 花瓣状通孔 从动齿扇 主动齿扇 右端板 左端板 舵机 空气动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 两端端面 实时调节 右支撑架 左支撑架 传动 攻角 减小 扰流 隐蔽性 美观 赛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所述尾翼系统的尾翼主翼的两端端面分别与左端板、右端板连接,尾翼主翼分别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连接,尾翼主翼的后上方,左端板、右端板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襟翼、第二襟翼;通过实时调节第一襟翼、第二襟翼的攻角从而使得赛车稳定快速过弯;第一襟翼舵机、第二襟翼舵机安装在第一襟翼、第二襟翼内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不影响尾翼空气动力学性能;小主动齿扇和小从动齿扇都可以在第一花瓣状通孔内部运动;大主动齿扇和大从动齿扇都可以在第二花瓣状通孔内部运动;从而相比于常见的可调尾翼传动更加美观、并且减小了扰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赛车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
背景技术
在FSAE赛事中赛车车速相对较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跑完规定的路程是对赛车性能的一大考验,空气动力学套件最初并不被看好,然而渐渐的人们认识到到其重要性后逐渐被重视起来,慢慢的演变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元素。而后为满足不同工况下汽车的气动效果出现了可调尾翼,然而可调尾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仅仅只有一些相对高级的超级跑车或赛车才装备可调尾翼系统,以适应汽车不同的行驶路况,增加汽车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在国内FSAE赛事中,一些学校如大连理工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都应用了可调尾翼系统,但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四连杆机构,此种机构对舵机扭矩要求虽不高但不能很好的满足尾翼的气动效果,据了解所述学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高速下不稳定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FSAE赛事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动效果好的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为: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所述的尾翼系统包括水平放置的、截面为机翼状的主翼,主翼设置在汽车尾部,主翼的两端端面分别与左端板、右端板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主翼的下底面分别与开有机翼状开口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通过碳纤维布和预浸料粘接,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安装在主翼沿其长度方向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底端分别和车架上的固定支耳通过螺栓连接;主翼的后上方,左端板、右端板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襟翼、第二襟翼;
第一襟翼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块第一襟翼端板,所述第一襟翼端板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和L形铁片与第一襟翼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襟翼端板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圆筒形的第一襟翼端板凸台,第一襟翼端板凸台中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穿过第一襟翼舵机转轴,第一襟翼舵机转轴的轴线与主翼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一襟翼舵机的壳体固定在第一襟翼端板的内侧面上;第一襟翼端板的另一端设置的圆形通孔内穿过第一襟翼旋转轴,第一襟翼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襟翼端板,并穿入第一襟翼中,使第一襟翼旋转轴与第一襟翼端板、第一襟翼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襟翼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左端板或右端板构成可旋转连接;
所述左端板、右端板是由内层、外层构成,左端板、右端板的内层上设置第一圆弧形贯通槽,第一襟翼端板凸台插入第一圆弧形贯通滑槽内,使第一襟翼端板凸台可在第一圆弧形贯通滑槽内运动;所述左端板、右端板的外层开有第一花瓣状通孔,第一襟翼舵机转轴穿出圆弧形贯通滑槽的部分套设小主动齿扇,小主动齿扇上设有弧形减重槽,所述小主动齿扇和小从动齿扇啮合,所述小从动齿扇上开有弧形减重槽,小从动齿扇与第一襟翼旋转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小主动齿扇和小从动齿扇都可以在左端板、右端板的外层开设的第一花瓣状通孔中运动;
所述第二襟翼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块第二襟翼端板,所述第二襟翼端板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和L形铁片与第二襟翼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襟翼端板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圆筒形的第二襟翼端板凸台,第二襟翼端板凸台中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穿过第二襟翼舵机转轴,所述第二襟翼舵机转轴的轴线与主翼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襟翼舵机的壳体固定在第二襟翼端板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襟翼端板的另一端设置的圆形通孔内穿过第二襟翼旋转轴,第二襟翼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襟翼端板,并穿入第二襟翼中,使第二襟翼旋转轴与第二襟翼端板、第二襟翼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襟翼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左端板或右端板构成可旋转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4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及其后悬架用导流扣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左下导风板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