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角位移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5821.8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6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体 耗能机构 转动摩擦 第一板 本实用新型 位移阻尼器 复合铜板 复合角 嵌设 粘弹性材料层 减震效果 可重复 粘弹性 固设 耗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包括: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第二端的两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两表面上,任一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第三板体以及嵌设于第三板体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第四板体以及嵌设于第四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加固和耗能减震效果,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适用性强,性能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减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耗能构件,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构件主材与斜材或斜材与斜材节点处,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风震控制或地震控制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粘弹性阻尼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减震结构,一般情况下,其是在线位移下起作用。当结构受到地震或风荷载时,结构层间发生相对位移,内外钢板发生相对运动,带动粘弹性材料往复变形发热,损耗能量,从而减小并迅速衰减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震动,实现减震耗能的目的。但是此类阻尼器并不适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梁柱节点的加固和角位移型耗能减震。
申请公开号为CN101713226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梁柱节点加固弧形粘弹性阻尼器,其作为适用于梁柱节点耗能减震的阻尼器由滑动摩擦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构成,该实用新型所示的阻尼器呈弧形布置,能够适用于角位移型减震耗能,但是其构造复杂,只能用在夹角为90度的梁柱节点处,不适用于高耸结构中夹角为锐角的主材斜材节点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将粘弹性耗能机构与转动摩擦耗能机构结合的复合耗能机制,适用于高耸结构或桥梁结构主材与斜材或斜材与斜材节点的加固和耗能减震,以及梁柱节点的加固和耗能减震,可实现较大的变形量,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适用性强,性能可靠。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角位移阻尼器,其包括:
粘弹性耗能机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两个分别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板体;任一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粘弹性材料层;
两个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其第二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三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复合铜板;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表面上,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摩擦耗能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板体,以及水平嵌设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复合铜板;任一所述第四板体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粘弹性材料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齐平,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齐平且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板体不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的复合角位移阻尼器,任一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58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