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8489.0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6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德强;卢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框 套筒 橡皮筋 减震 自动对焦控制 移动终端 移动杆 保护控制装置 固定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对称固定 向下运动 转动连接 垫板带 滑动杆 挤压板 内侧壁 内底壁 外侧壁 旋转杆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框和套筒,所述固定框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橡皮筋的一端,且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框的内侧壁上,会挤压着垫板带着第二移动杆向下运动,第二移动杆的运动一方面,会推着滑动杆使旋转杆发生旋转,从而使得挤压板固定控制装置本体,因此当受到撞击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因此该装置通过多步减震来达到保护控制装置本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是指能够将目标物体精准且清晰的自动呈现在移动终端上的一种设备,这种高精度设备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防震效果不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外部提供的减震装置无法保证设备在受到撞击时的全方位减震,因此经常出现设备损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框和套筒,所述固定框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橡皮筋的一端,且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框的内侧壁上,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开设的螺纹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位于螺纹形滑槽外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移动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承重板的下端面上,且承重板上开设的凹槽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移动杆的下端面上,且第二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另一端抵触连接有控制装置本体,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连通的矩形滑槽,且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位于凹槽内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匹配设置,且滑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旋转杆,旋转杆和矩形滑槽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旋转杆上固定插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矩形滑槽的侧壁上,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与控制装置本体相匹配的挤压板,且挤压板靠近控制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膜,所述承重板的上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多个钢绳的一端,且钢绳的另一端缠绕连接在螺母的外侧壁上,所述螺母远离控制装置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框的内侧壁上,且螺母的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开设的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位于矩形槽外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框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杆上开设的固定槽顶壁和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三弹簧相连接,且螺杆上缠绕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杆的侧壁上和螺母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位于凹槽内的一端呈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与固定框相互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数量多于三个,且呈等距离环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控制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加入橡皮筋、滑块、第一移动杆、承重板、第二移动杆、垫板、控制装置本体、滑动杆、旋转杆、挤压板、钢绳、螺母、螺杆、限位杆和固定板等结构,当控制装置本体放置到垫板上时,会挤压着垫板带着第二移动杆向下运动,第二移动杆的运动一方面,会推着滑动杆使旋转杆发生旋转,从而使得挤压板固定控制装置本体,因此当受到撞击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带着承重板向下运动,承重板的运动会拉动钢绳的运动,钢绳的运动会使得螺母发生旋转,从而螺杆会带着固定板对控制装置本体的上端进行固定,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同时承重板的向下运动会使得套筒发生旋转,套筒的运动会拉动橡皮筋发生运动,橡皮筋有阻碍运动趋势发生的作用,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因此该装置通过多步减震来达到保护控制装置本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8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异常事件驱动的家用智能摄像头支架
- 下一篇:1U型现场直播传输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