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大小柱塞气动增压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1362.4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0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杜俊良;苏振国;魏金莉;赵善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墨隆煤矿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133 | 分类号: | F04B9/133;F04B23/02;F04B53/14;F04B5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刘磊娜;杨瑞龙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增压 缸筒 气动增压泵 活塞 增压 大柱塞 小柱塞 柱塞 本实用新型 气源 伸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加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双大小柱塞气动增压泵结构,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缸筒与气源连接,活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柱塞和小柱塞,缸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大柱塞和小柱塞分别伸入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中,解决了现有气动增压泵增压程度有限,到达一定程度后很难进一步增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加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大小柱塞气动增压泵结构。
背景技术
气动增压泵的增压原理是利用大面积活塞的低气压产生小面积活塞的高液压,气压带动活塞运动,活塞杆对液体做功产生液压后将液体进行输出,传统的气动增大泵增压程度有限,到达一定程度后很难进一步增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大小柱塞气动增压泵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大小柱塞气动增压泵结构,包括:
缸筒,所述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缸筒与气源连接,所述活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柱塞和小柱塞,所述大柱塞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小柱塞的横截面积,所述缸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所述大柱塞和所述小柱塞分别伸入所述液体增压腔一和所述液体增压腔二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增压腔一与进油管一和出油管一均连接,所述液体增压腔二与进油管二和出油管二均连接,所述进油管一和所述进油管二均与油箱连接,所述进油管一、所述出油管一、所述进油管二以及出油管二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增压腔一还通过回油管一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回油管一上设置有开关阀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增压腔二还通过回油管二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回油管二上设置有开关阀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将所述缸筒分隔为气腔一和气腔二,所述气腔一和所述气腔二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大柱塞和所述小柱塞与所述缸筒的接触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的截面呈工字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缸筒与气源连接,在气源的动力作用下推动活塞在缸筒内来回运动,从而大柱塞和小柱塞分别在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中来回运动,将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中的液体进行增压,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大柱塞很难在液体增压腔一中进一步增大液压,此时停止液体增压腔一中液体的流入,小柱塞的截面积较小,能够继续在液体增压腔二中挤压液体,进一步增加液压,满足工作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中,进油管一和进油管二分别将油箱中的油输送通过单向阀输送到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中,在大柱塞和小柱塞的增压过程中,增压后的液体再通过出油管一和出油管二输出;当需要增压的压力较大大柱塞无法实现时,打开开关阀一,液体增压腔一中的液体会通过回油管一流回至油箱中,只有液体增压腔二进行增压和输出。
3、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选择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均关闭或者打开其中一个,实现液体增压腔一和液体增压腔二同时增压输出或者只有其中一个进行增压输出,更加能够适用实际工作的需要;气腔一和气腔二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一个腔进气时另一个腔出气,两个腔交替进行进气,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气压转化为液压;密封圈的设置防止气体的泄露;活塞的截面呈工字型,较宽的截面与缸筒接触,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墨隆煤矿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墨隆煤矿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1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