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拼装式大功率充电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2292.4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9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升;谢大权;吴进进;孙昌顺;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壳体 充电枪 第二壳体 线缆 触点 大功率充电 分体拼装式 正负极 枪头 可拆卸式配合 本实用新型 触点接触 电连接 地线 搬运 接通 承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枪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拼装式大功率充电枪,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充电枪的枪头,充电枪的正负极的其中一极的线缆和触点布置在第一壳体中,充电枪的正负极的另外一极的线缆和触点布置在第二壳体中,第一壳体中的线缆和枪头电连接,第一壳体中包含地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配合在一起,第一壳体的触点和第二壳体的触点接触实现二者之间线缆的接通,将充电枪分成两部分,方便搬运,使得整个充电枪能够承载大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枪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拼装式大功率充电枪。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展开,电动汽车产业也逐步成长,与之配套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也得到发展,充电桩产品也层出不穷,作为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和能量交互的途径,充电枪的左右尤为重要;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车续航里程逐渐提高,从而对充电桩充电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充电桩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动作,为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续航能量;提高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只能提高充电桩输出功率,从而充电枪需要通过更高的电流,承载更大的功率,这样的要求就对充电枪的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线径变粗,充电枪体积变大,重量变大,为现场的搬运和使用带来不便,例如使用时如果是体型较小的女同胞,甚至出现无法搬动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现场使用时由于承载功率较大,实际充电枪内阻产生的热量也很可观,且热量与阻值是正反馈,会导致烧枪、烧桩或烧车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搬运、能够承受大功率的分体拼装式大功率充电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拼装式大功率充电枪,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充电枪的枪头,充电枪的正负极的其中一极的线缆和触点布置在第一壳体中,充电枪的正负极的另外一极的线缆和触点布置在第二壳体中,第一壳体中的线缆和枪头电连接,第一壳体中包含地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配合在一起,第一壳体的触点和第二壳体的触点接触实现二者之间线缆的接通。
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壳壁为平面且该平面上开设卡槽,第二壳体的一侧壳壁为平面且该平面上固定凸块,凸块可拆卸式卡置在卡槽中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拆式配合。
所述卡槽由方型槽和T型槽衔接而成,所述凸块为T型板状,凸块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板面和第二板的板面中部垂直连接构成T型,第一板的一端和第二壳体的平面壳壁垂直连接,第二板的板面和第二壳体的平面壳壁平行间距布置,凸块能够放置到方型槽中并自方型槽滑动到T型槽中,凸块卡置在T型槽中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拆卸式配合。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供人握持的通孔。
有益效果:本申请在现有充电枪设计的基础上,参考国标对于充电枪的要求,采用分体拼装式设计,将现有充电枪分成两部分,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充电桩端取枪并搬运时可分开取及搬运,至车端使用前按顺序插入车端并完成拼装并正常充电;完成充电后可分开拔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放回至充电桩端;充电枪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二壳体较短,第一壳体较长含完整枪头,此处设计为必须插入第一壳体后再插入第二壳体,才能完成拼装并启动充电,其中保护地线部分在第一壳体中,满足先接地再开始充电的国标要求。
第二壳体中仅仅有正负极中另外一极的线缆和触点,仅承载一半的功率,并拥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使得整个充电枪能够承载大功率,拼接时通过触点与第一壳体接触,并通过第一壳体携带的枪头与车端充电接口连接,且第二壳体作为独立部分先行插入车端充电口时因不具备枪头,不能正常插入,更不能实现充电,避免未接地线带电的违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未配合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2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充电桩
- 下一篇:带线缆缠绕结构的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