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底减震装置及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2476.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宗杰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641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空间 电梯 电梯轿厢 减震组件 承重板 支撑板 弹簧 减震装置 下承重板 分隔板 腔室 本实用新型 第二腔室 第一腔室 电梯技术 容纳腔 失重感 支撑架 分隔 架设 乘客 支撑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底减震装置及电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支撑架和多个减震组件,支撑板设置于电梯轿厢中,且与电梯轿厢的底部形成容纳空间,支撑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多个减震组件设置于支撑板的上方,且分别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四周,每一个减震组件包括上承重板、下承重板和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弹簧设置于上承重板和下承重板所形成的容纳腔内,当电梯下降至轿底时,压在上承重板上,由第一弹簧吸收下降所带来的振动,减少给乘客带来的失重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底减震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中,尤其是启停的时候会有加速度,加速度的产生影响电梯的舒适性,尤其是对于楼层较多、启停频繁的情况。
在启停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振动,振动主要来自于曳引机,其通过钢丝绳传递给轿架系统,同时固定在轿架上紧贴并沿着导轨运行的导靴也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最终都传递给与轿架连接的轿厢,电梯在井道中上下运行,轿厢经常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尤其是高速电梯的启动与制动阶段,系统有较大的加减速度,这时振动是沿竖直上下方向都能够传递给轿厢电梯。
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是竖直方向的,电梯中的乘客在启停的瞬时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给乘客带来许多不适,尤其是减震性能较差的电梯,由于失重或超重带来的影响比较明显,一些乘客甚至会产生晕眩感,传统的电梯乘坐舒适性和电梯运行效率之间有着对立的矛盾。因此,对电梯如何提高减震效果,提升乘客的舒适性,是目前电梯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底减震装置,该电梯轿底减震装置在当电梯下降至轿底时,压在上承重板上,由第一弹簧吸收下降所带来的的振动,减少给乘客带来的失重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底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架和多个减震组件;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电梯轿厢中,且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
多个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四周,每一个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承重板、下承重板和多个第一弹簧;
多个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上承重板和所述下承重板所形成的容纳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内;
每一个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本体、调节杆和固定杆;
所述支撑架本体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
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接,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杆相垂直连接;
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的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板的所在平面相平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橡胶圆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固定圈、调节支架和调节竖杆;
所述固定圈设置于所述调节竖杆上;
所述调节竖杆与所述固定杆相垂直连接;
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固定圈相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宗杰,未经唐宗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2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