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0098.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0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柏松;朱芸莹;龚志海;唐芹;周涵;周航;刘港;巫文静;吴昊;周健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本体 活性炭改性 本实用新型 连续反应器 传动杆 固定件 搅拌棒 搅拌轴 联轴器 支撑架 横杆 壳体 吸盘 规模化生产 中空圆柱体 处理效率 底部侧壁 升降装置 出料口 滑动板 密封盖 输出轴 支撑座 底壁 混料 通孔 电机 体内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涉及活性炭改性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为中空圆柱体,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联轴器,联轴器内设置搅拌棒,搅拌棒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下方设置滑动板,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壳体,壳体一侧设置支撑座,壳体内设置升降装置,反应器本体底壁设置通孔,反应器本体底部侧壁设置出料口,密封盖下方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缺口,反应器本体上设置固定件,两个固定件之间设置横杆,横杆上设置传动杆,传动杆底部设置吸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混料搅拌的时间,便于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和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活性炭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
背景技术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做改性处理后其吸附容量远远高于沸石、树脂、硅胶等多孔吸附材料,也远高于其他同类型活性炭产品,对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用于制作电容。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时,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性能好,容量高等特点。现有技术中,超级电容活性炭改性处理主要是选用优质石油焦,优质生物质炭和活化剂混料搅拌进行炭化预处理,然后在活化炉中完成活化反应,再经活化剂回收、加酸蒸煮、反复洗涤后出料;再烘干、磨粉、真空包装入库。
在活性炭生产制作过程中,三种原材料按比例加入到活化反应器中,混料搅拌的时间为5~30分钟,点炉升温的炭化预处理过程则需要用1~3.5小时完成,然后再将活化反应器移到活化炉室进行后续处理,生产制作过程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连续性规模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它将反应器的混料搅拌功能与碳化处理功能分开,缩短了混料搅拌的时间,便于规模化生产,连续进行活性炭的改性处理,提高生产和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活性炭改性的连续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反应器本体顶壁上设置第一承料管、第二承料管和第三承料管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承料管、第二承料管、第三承料管的底端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反应器本体顶壁中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反应器本体顶壁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内设置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上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方设置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反应器本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支撑座,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与支撑座相接触,所述壳体内设置升降装置,所述反应器本体底壁设置通孔,所述升降装置穿过通孔与滑动板连接,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侧壁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反应器本体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出料管上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下方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反应器本体之间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缺口,所述反应器本体上设置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均与反应器本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部设置吸盘。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套设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适应,所述齿条顶端穿过通孔与滑动板固定连接。
所述反应器本体内壁设置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位于搅拌棒与出料口之间,所述下限位块位于出料口与反应器本体底壁之间。
所述滑动板上套设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反应器本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滑动板与反应器本体之间通过橡胶垫密封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转动杆固定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备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