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材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0499.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2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天洪;崔小虎;万涛;阳广龙;宋明;刘宵;张波;梁昌健;任红宇;赵亚承;补璐璐;王艳;秦雪;肉孜·胡吉;刘小龙;陈浩;段坤;陈磊;蒲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右夹持部 左夹持部 板材搬运 本实用新型 右侧梁 左侧梁 夹紧 搬运 水平方向移动 可伸缩的 生产现场 水平横梁 相对移动 相向移动 可调节 松开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搬运装置,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水平横梁,使得左侧梁和右侧梁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工况的需求;通过在左侧梁和右侧梁的下端分别设置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且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可在水平方向移动,以改变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之间的相对距离,在夹紧板材时可以使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相对移动,夹紧后可以将机架和板材一同搬运至生产现场;在松开板材时可以使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相向移动。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板材搬运,相比于现有技术明显的提高了板材的搬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泛指外观呈扁平矩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板材即包括建筑行业中常用的木板材、石板材、玻璃板材等,也包括机械行业中常用的各种金属板材。
板材在使用前常需要将其从存放位置搬运至生产现场,板材的面积一般较大,需要多人共同搬运。现有技术中对于板材的搬运多采用人工进行,对于重量较轻的板材可直接由搬运人员进行搬运,多个搬运人员分别站在板材的不同边上共同施力以将板材抬起并运送至生产现场;对于重量较重的板材往往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搬运,生产中常用的方式是将绳索穿过板材的底部并在搬运人员一侧打结,然后在打结处穿过一直杆以便搬运人员进行搬运。
但是,搬运人员直接搬运板材时极容易被板材伤到搬运人员的手;而若借助绳索和直杆等搬运工具进行搬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安装绳索以及协调各个搬运人员所施力的大小,搬至生产现场后还要将工具从板材上拆卸下来,整个过程十分耗时耗力,搬运效率十分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搬运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搬运装置能够方便的对板材进行搬运,有效提高了板材的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搬运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可伸缩的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左侧梁和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下端分别设有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可在水平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之间的相对距离;
其中,在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相对移动的状态下,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可将待夹持板材夹紧固定;在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相向移动的状态下,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可将所述待夹持板材松开。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水平横梁包括与所述左侧梁相连接的左横梁和与所述右侧梁相连接的右横梁,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通过连接套管相连,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可沿所述连接套管相对移动。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与所述连接套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左横梁上的外螺纹与所述右横梁上的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连接套管的内表面设有分别与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的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包括夹持凸轮,所述夹持凸轮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之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凸轮转动时所述夹持凸轮的长轴位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之间。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夹持凸轮转动范围的限位机构。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插销,其中,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板材搬运装置,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插销,其中,所述限位孔为竖直设置的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