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0582.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9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倪利锋;刘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08G6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26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料支管 三通阀 冲洗 三通阀入口 粘度计 支管 预聚合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 锦纶6切片 一端连接 反应釜本体 冲洗装置 出料主管 工艺调整 管路冲洗 节能环保 影响生产 主管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是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其结构是反应釜本体连接出料主管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阀入口,两个入口分别连接第一、第二出料支管一端,第一、第二出料支管上分别设第一、第二粘度计,第一三通阀与第一粘度计之间的第一出料支管连接第一冲洗支管一端,第一三通阀与第二粘度计之间的第二出料支管连接第二冲洗支管一端,第一、第二冲洗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三通阀两个出口,第二三通阀入口连接冲洗主管一端,另一端连接冲洗装置,第一、第二出料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第四三通阀入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需对管路冲洗时,调节相应三通阀,启用第二条管路,不影响生产进行,有利于减少工艺调整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且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锦纶6切片的生产过程中,己内酰胺原料在预聚合反应釜本体中的反应后,进入终聚合反应釜中反应,然后熔体进入切粒机进行切粒,在整个聚合生产过程中,不存在粘度追踪设备,无法知道粘度,需要对切成的粒子进行化验,信息掌握时间较长,工艺调整时间严重滞后,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影响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也有带有粘度计的预聚合反应釜,但是该结构在测得粘度后对管路进行清洗时需要设备停机,会影响生产进程,生产效率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实现不停机掌握预聚合后的粘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其结构包括反应釜本体、第一出料支管、第二出料支管、第一粘度计、第二粘度计、冲洗装置、储料装置和储水装置,其中反应釜本体连接出料主管的一端,出料主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入口,第一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连接第一出料支管和第二出料支管的一端,第一出料支管和第二出料支管上分别设第一粘度计和第二粘度计,第一三通阀与第一粘度计之间的第一出料支管连接第一冲洗支管的一端,第一三通阀与第二粘度计之间的第二出料支管连接第二冲洗支管的一端,第一冲洗支管和第二冲洗支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第二三通阀的入口连接冲洗主管的一端,冲洗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冲洗装置,第一出料支管和第二出料支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的入口,第三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第一储料管和第一储水管的一端,第四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第二储料管和第二储水管的一端,第一储料管和第二储料管的另一端连接储料装置,第一储水管和第二储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储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操作方便,在测得反应釜出料浓度,需要对管路进行冲洗时,调节相应的三通阀,启用第二条管路即可,不影响生产进行,物流可持续不间断输送到储料装置进行后续生产流程,冲洗后的液体进入储水装置进行后续提纯回用,本装置有利于减少工艺调整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且节能环保,十分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锦纶6切片预聚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反应釜本体、2是出料主管、21是第一出料支管、22是第二出料支管、31是第一粘度计、32是第二粘度计、4是冲洗装置、41是冲洗主管、42是第一冲洗支管、43是第二冲洗支管、5是储料装置、51是第一储料管、52是第二储料管、6是储水装置、61是第一储水管、62是第二储水管、71是第一三通阀、72是第二三通阀、73是第三三通阀、74是第四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