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2774.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8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雷利国;严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黄宗熊 |
地址: | 3437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本实用新型 驱动线路 显示模组 偏光片 下表面 蚀刻 驱动效率 显示区域 显示效果 线路通过 薄膜式 不透光 点对点 可透光 上表面 减小 模组 连通 屏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LCD液晶屏,所述LCD液晶屏的下表面蚀刻一层ITO薄膜式的IC片,所述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与所述IC片的线路通过过孔相连接,所述过孔位于所述LCD液晶屏的下表面且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IC片与所述背光之间设有一层第一偏光片,所述LCD液晶屏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第二偏光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长方形不透光的固体IC改为薄膜式可透光的IC片,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与IC片点对点连通,提高了驱动效率,减小了模组产品无显示区域的面积,提高了屏幕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组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IC是长方形不透光的固体,与LCD液晶屏的连接方式是绑定连接,即将LCD液晶屏中的所有模块都用线路引出来,再与IC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进行绑定连接,会造成IC与 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的连接线路过长的问题,降低了驱动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通过改变IC的物理形态,使其能与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进行点对点连接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LCD液晶屏,所述LCD液晶屏的下表面蚀刻一层ITO薄膜式的IC片,所述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与所述IC片的线路通过过孔相连接,所述过孔位于所述LCD液晶屏的下表面且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IC片与所述背光之间设有一层第一偏光片,所述LCD液晶屏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第二偏光片。
优选的,所述LCD液晶屏下部的一侧设有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为FPC绑定区,用于连接 FPC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LCD液晶屏的下方设有FPC电路板,所述FPC电路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绑定区且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与所述LCD液晶屏绑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长方形不透光的固体IC改为薄膜式可透光的IC片, LCD液晶屏的驱动线路与IC片点对点连通,提高了驱动效率,减小了模组产品无显示区域的面积,提高了屏幕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中,1、LCD液晶屏,2、IC片,3、第二偏光片,4、第一偏光片,5、背光,6、绑定区,7、FPC电路板,12、过孔,67、异方性导电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LCD液晶屏1的下表面蚀刻一层ITO薄膜式的IC片2,LCD液晶屏1的驱动线路与IC片2的线路通过过孔12相连接,过孔12位于LCD液晶屏1的下表面且靠近其上部的位置,IC片2与背光5之间设有一层第一偏光片4,LCD液晶屏1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第二偏光片3;将以前的不透明型IC改为透明薄膜型的IC片2,若采用以前的连接方式,则需要将LCD液晶屏1的驱动线路引到一块特定区域,再与IC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67绑定连通,这样会造成IC与LCD液晶屏1的驱动线路连接过长,导致驱动不够精确,而改进之后,在 LCD液晶屏1的下表面蚀刻一层透明薄膜式的IC片2,IC片2与LCD液晶屏1通过过孔12 进行点对点连接,将IC片2中的控制单元与LCD液晶屏1中的所有模块都一对一连接,省去了IC片的绑定,从而减少了绑定区6的长度,模组采用此类结构后,可以实现模组四边的边框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2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