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4411.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6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宇;姜振;蒋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龑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弃流管 雨水弃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 浮球阀组件 井侧壁 连接管 容积式 弃流管管径 雨水进水管 雨水收集管 阀门关闭 降雨过程 降雨周期 人工操作 污水管网 侧壁处 插入端 出水口 旁通管 入水口 阀门 井内 排空 启闭 后排 雨水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井,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雨水进水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还设置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插入端与浮球阀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浮球阀组件入水口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弃流管侧壁处均与旁通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能够有效排空弃流井内雨水,实现一个降雨周期内阀门的全自动启闭,无需人工操作,同时由于弃流管管径很小,在阀门关闭后排至污水管网的流量处于系统可以承纳的范围内,成功解决了降雨过程中的弃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弃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短缺情况的日益加剧,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家对于中水回用愈发重视。雨水作为一种相对洁净的水资源,是中水回用涉及范围里最为重要的一环。降雨初期会溶解空气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到达地面形成径流后会携带地面泥沙,并不适合回用,而随着降雨历时增加,中后期的降雨含污染物越来越少并趋于稳定,因此对雨水进行回用应当对初期降雨进行弃流。现有的雨水弃流原理主要分为两种:速度式弃流装置和容积式弃流装置。
速度式弃流装置以跳跃堰为代表,当雨水流速大于设计速度时可以进入雨水收集管,流速小于设计速度的进入弃流管。该设计思路认为降雨初期流速较慢,随着降雨历时增加,雨水流速会变快,洁净雨水能够进入雨水收集管,但考虑不周,对于夏季多发的瞬时暴雨,初期降雨汇集流速就很快,这部分雨水携带大量泥沙及污染物直接进入雨水收集管,显然是没有起到有效的弃流;而对于春秋季节多发的降雨历时很长的小雨情况而言,由于雨水流速始终较为缓慢,就会全部进入弃流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此外,跳跃堰的设计流速如何选取,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并无明确的标准。
容积式弃流装置设计思路是构造池体储存一定容积的初期雨水,超过该设计容积的后续雨水全部进入雨水收集管。由于《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初期雨水弃流量为1~3mm,通过计算汇雨面积,可以很容易得到弃流容积的设计值。容积式弃流装置比速度式弃流装置更为可靠,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弃流管的阀门启闭成为最大难点:在降雨的中后期,弃流管阀门已经关闭,当降雨结束后现有的水力控制阀门无法自动打开,弃流井内的汇集雨水无法排出,往往需要人工进入井内开启阀门,无疑增加了工作量以及工作风险。既有改进方式比如阀门始终不完全关闭或使用电磁阀控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由于弃流管排入污水管网,在暴雨时节,阀门始终不完全关闭会严重增加污水管网的负荷,使原本非满管流的污水管变为满管流,甚至有可能溢流到地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电磁阀虽然可以免去人工开阀的困扰,但是需要人工去进行参数设定,阀门启闭全凭经验,且电磁阀一旦损坏,维修十分不方便,投资十分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井,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雨水进水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还设置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插入端与浮球阀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浮球阀组件入水口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弃流管侧壁处均与旁通管连通。
所述旁通管为倒U字型,所述旁通管为一体式或组合式。
所述旁通管两端与连接管、弃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
所述旁通管高于弃流管轴线。
所述旁通管的内径小于弃流管内径。
所述浮球阀组件包括阀体、驱动阀体开闭的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自由端与浮球相连。
所述雨水进水管与弃流井的连接处设置有Ⅰ号柔性套管,所述雨水收集管与弃流井的连接处设置有Ⅱ号柔性套管。
所述弃流管与与弃流井的连接处设置有Ⅲ号柔性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4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的市政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循环水泵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