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射频识别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4897.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1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哲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H04B5/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芯片 无线射频识别模块 电子接点 自动化生产 电极设置 连接方向 电极 投影 | ||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模块,具有一芯片与一电感器,该芯片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子接点,电感器具有两个电极设置于电感器表面,前述电子接点沿着芯片与电感器连接方向的投影落在电极内,使得芯片直接连接于电感器,具有微小化与可自动化生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无线通信装置有关,具体而言是指一种无线射频模块,具有微小化与可自动化生产的优点。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无线射频识别模块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无线射频识别模块是利用基板来连接电感器与芯片,但这样的作法会占据较大的体积而不利于微小化,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难以通过自动化生产来提高产能,使得制作成本也不容易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模块,具有微小化与可自动化生产的优点。
前述无线射频识别模块包含有一芯片与一电感器,该芯片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子接点,电感器具有一磁芯,一线圈,以及两个电极设置于电感器表面且与线圈电性连接,其中电子接点沿着芯片与电感器连接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电极内,芯片直接以电子接点连接于电感器的电极。
优选地,所述两个以上的电子接点为铜箔、焊垫、锡球或导线架。
优选地,该线圈缠绕于该磁芯,该电感器还具有一封胶体密封该磁芯与该线圈。
优选地,所述两个电极设置于该封胶体表面。
优选地,该线圈位于该磁芯内部。
优选地,所述两个电极沿着平行一第一方向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电子接点沿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间距。
因此,无线射频识别模块于制造时能够使用贴片机等设备将芯片置放于电感器,再利用表面附着技术(SMT)快速完成芯片与电感器的电性连接,制作程序简易且快速。而且不需要使用任何印刷电路板,有助于微小化且可自动化生产,可以降低材料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芯片底部与电感器顶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芯片 11 电子接点
20 电感器 21 磁芯 22 线圈
23 封胶体 24 电极
W1,W2 间距 A 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与技术效果,搭配附图说明如后,说明所描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性描述是为了帮助理解,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为一无线射频识别模块,请参考图1至图 3,其主要由一芯片10与一电感器20所组成,芯片10是利用表面粘着技术直接电性连接于前述电感器20。其中,前述芯片10用来提供信号处理功能,电感器20则作为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感应电流。
请参考图2与图3,芯片10具有一本体11,以及多个电子接点12 位于本体11的底面所构成。本体11内部设有集成电路,电子接点12可以是铜箔、焊垫、锡球或导线架(LeadFlame)等导电材料所制成,与本体 11内部的集成电路电性连接以作为电子信号传输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子接点12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只有2个或2 个以上的电子接点12,即可实现芯片10的功能。如图3所示,前述电子接点12分布于本体11底面的左右两侧,沿着本体11长度方向(可定义为第一方向A)相邻的2个电子接点12之间的间距为W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哲,未经吴明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4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