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5429.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2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尹应德;朱冬生;涂爱民;莫逊;刘世杰;孙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A62C3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消防水箱 水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水位控制器 电磁水阀 进水管 安装空间 节约材料 模块通讯 生产用水 实时监控 水箱水位 土建成本 向上凸起 向下凹陷 消防用水 意外事件 有效容积 出水管 检修门 水箱 侧壁 底面 顶面 进水 漏水 凸槽 吸水 向内 侧面 缺水 水质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包括多功能消防水箱、进水管、出水管、水位传感器、水位控制器模块,所述多功能消防水箱的顶面设有局部向上凸起的进水凸槽、底面设有局部向下凹陷的吸水凹槽、侧面设有向内开启的检修门,所述的水位传感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多功能消防水箱的侧壁上,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电磁水阀,所述的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水阀均与水位控制器模块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有效容积大,节约材料和安装空间,制作成本和土建成本低;消防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合用水箱,有效保证水质;水箱水位实时监控,防止缺水、漏水等意外事件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水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
背景技术
商业/住宅建筑物内的消防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通常是依靠分别设置在地下室的消防水箱和生活、生产水箱供给。由于目前的消防水箱和生活、生产水箱存在有效水深高度与实际水箱高度相差很大的缺点,导致水箱材料和内部空间的浪费。此外,水箱上方需预留检修空间,导致建筑高度的浪费,从而导致消防水箱、生活、生产水箱和水泵房空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土建成本。因此,如何对现有消防水箱和生活、生产水箱进行技术改造,开发节材、节地的新型多功能消防水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消防水箱内的水主要通过人工检查和控制,并没有自动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一旦发生火灾,若消防水箱内缺水而未被发觉,容易造成重大的消防事故。事实上,就发生过火灾时,消防用水因做他用而导致火灾时无消防水可用的事故。针对上述现象,已有相关专利对消防水池的水位监测提出了控制方法,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4102238 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建筑消防水池水位监测的方法及装置》,对消防水池的水位监测提出了无线远程控制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消防水池都设置在地下室、避难层等相对密闭的区域,无线通讯信号相对较弱,有时甚至没有无线通讯信号,容易导致无法进行远程监控的严重问题。
此外,由于现有的消防水箱内的储水长期不使用,容易导致消防水质变差,不利于消防水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利用水箱的有效容积和建筑的有效高度,节省水箱的材料和建筑的安装空间,并对水箱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消防水箱系统,包括一多功能消防水箱、至少一进水管、至少一出水管、多个水位传感器、以及一水位控制器模块,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水箱的顶面设有局部向上凸起的进水凸槽、底面设有局部向下凹陷的吸水凹槽、侧面设有向内开启的检修门,所述的进水管穿过进水凸槽侧壁接入多功能消防水箱,所述的出水管穿过多功能消防水箱侧壁后向下延伸至吸水凹槽内,所述的水位传感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多功能消防水箱的侧壁上,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电磁水阀,所述的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水阀均与水位控制器模块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所述的水位控制器模块具有通讯端口,通过通讯线与楼宇自控系统远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水箱采用高强搪瓷钢板、不锈钢板或热镀锌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在多功能消防水箱顶面的进水凸槽、设置在多功能消防水箱底面的吸水凹槽、设置在多功能消防水箱侧壁的检修门,可使水箱顶部贴近建筑结构的楼板底/梁底,使水箱的有效容积增加,从而减小水箱的体积,节约水箱的材料,降低水箱的制作成本;进而节约水箱的安装空间,减少水箱及水泵房的面积,降低水箱安装的土建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5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