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颅骨空心钻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6532.2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0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峰;陈攀登;高红;刘红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骨 空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攻式颅骨空心钻,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上部设有能调节长度的加压杆,下部设有钻杆,两侧分别设有手柄和手摇杆,所述手摇杆一端在所述套筒内部与所述钻杆实现机械传动;所述钻杆末端卡接有钻头,所述钻头在所述钻杆末端能实现自由更换,所述钻头内部中空,且所述钻头内壁设有自攻丝,末端均布设有若干钻刀,各钻刀内壁形成一断续的内环面,各钻刀外壁形成一断续的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外径大于所述钻头外径,各钻刀底面朝钻头中心倾斜,与该钻刀外壁夹角为110‑16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开颅,降低对患者损伤,而且开颅后的颅骨片能实现保存完整,便于术后的填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攻式颅骨空心钻。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是一种高难度的大手术,术中损伤脑组织的风险非常高且不易掌握。长期以来,开颅多用手摇颅钻进行开颅,由于坚硬的颅骨紧贴着柔嫩的脑膜和脑组织,要准确的打开颅骨而不误伤脑膜及脑组织,全凭手术者的手感和经验。现有的手摇颅钻在开颅时,手感差,尤其是手摇颅钻不易控制钻入深度;近年来电动颅钻也得到了普及,尽管电动颅钻设置了钻透颅骨后有自停装置,仍和现有手摇颅钻一样将钻孔处颅骨钻为渣片,不易手术后进行颅骨缺损的自体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攻颅骨空心钻,能够快速安全有效的开颅,而且开颅后能实现保留钻孔处颅骨片完整,便于术后进行颅骨缺损的自体修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攻式颅骨空心钻,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上部设有能调节长度的加压杆,下部设有钻杆,两侧分别设有手柄和手摇杆,所述手摇杆一端在所述套筒内部与所述钻杆实现机械传动;所述钻杆末端卡接有钻头,所述钻头在所述钻杆末端能实现自由更换,所述钻头内部中空,且所述钻头内壁设有自攻丝,末端均布设有若干钻刀,各钻刀内壁形成一断续的内环面,各钻刀外壁形成一断续的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外径大于所述钻头外径,各钻刀底面朝钻头中心倾斜,与该钻刀外壁夹角为110-160度;所述钻刀的内环面两侧分别设有钻刀弧面,所述钻刀弧面与所述钻刀底面交接处形成锥形刀刃。
优选的是,所述套筒上部固定一顶杆,所述顶杆外壁设有弹性按钮,所述加压杆套接在所述顶杆外壁,且所述加压杆外壁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与所述弹性按钮相匹配的限位孔。
所述机械传动是通过分别在所述手摇杆一端和所述钻杆一端设置相互匹配的锥齿轮传动来实现的。
所述钻刀内环面的直径与所述自攻丝的最大直径一致。
所述加压杆末端与操作者接触处设有顶座,所述顶座为中心凸起的平面。
所述钻头在与所述钻杆卡接处设有磁性端部,便于组装时快速吸合,灵活更换。
所述钻刀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钛合金、或钨钢。
所述钻头上设有挡台,所述挡台具有内螺孔,所述钻头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挡台通过螺纹配合装配在钻头上,所述挡台能够转动调节与所述钻刀末端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1)钻头对准待开颅部位,根据操作者的身高来调整加压杆的高度位置,使操作者通过胸部侧压加压杆时达到省力状态,保证稳定性和力度;
2)钻切时左手握住手柄不动,右手握住手摇杆顺时针转动,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钻头转动,钻刀最终将待开颅部位的一整块颅骨切下,便于在手术结束硬脑膜缝合后实现切下的整块颅骨填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峰,未经李东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6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