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科治疗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1207.5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曹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照射 本实用新型 弱视 眼科治疗 物联网 目镜 近视 光源发生单元 信号输入单元 信息反馈单元 空间区域 细胞产生 远程操控 治疗单元 多巴胺 上位机 波长 光源 治疗 诱导 释放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眼科治疗仪器,其包括,基座,其作为整个仪器的支撑部;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整个仪器的运行,包括信号输入单元以及信息反馈单元;光源治疗单元,包括目镜以及设置于目镜之后的光源发生单元;以及物联网单元,其能够与上位机连接,实现无线或者有线通信。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照射于视网膜的光线的波长,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功率,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时间间断以及控制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空间区域的方法以达到诱导视网膜上的细胞产生和释放多巴胺的目的以抑制近视和弱视发展达到治疗目的。还包括控制单元以及物联网单元,以实现远程操控对近视以及弱视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光线照射眼球以诱导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并激活多巴胺受体D1的方法以抑制近视和弱视发展,并依据上述方法研发的一种用于治疗近视或者弱视的眼科治疗仪器。
背景技术
青少年的近视的发病率在我国非常高,根据调查中国15岁的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为78.5%。有研究表明,提高多巴胺(DA)在视网膜的产生量对减缓和抑制眼睛向近视方向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大量数据可以用于支持多巴胺是参与信号级联的视网膜神经递质之一。在视网膜上存在多巴胺受体D1-D5。多巴胺将通过多巴胺受体的活化介导而控制眼球结构的屈光发育如控制巩膜结构的发育而调节眼球轴向生长向近视方向发展还是向远视方向发展。
申请人经过长时间对光照与近视发展关系的研究和对眼科医疗领域的学术跟踪发现,光强度增加可提高视网膜多巴胺水平,其机理在于光照通过视网膜给光型通路,使得视网膜上无长突细胞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在对豚鼠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强光组和弱光组的对比实验中,强光组的豚鼠视网膜的多巴胺含量明显上升而眼球轴向变短屈光度明显更趋于远视。但,持续性的强光照射并没有进一步提升多巴胺的含量,屈光度也进一步变化。这说明多巴胺的产生和释放并不仅仅只与光照强度有关。
依据申请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光照刺激视网膜以抑制近视发展趋势的机理是,特定波长的光照照射于视网膜上的给光型双极细胞释放谷氨酸物质刺激无长突细胞释放多巴胺。而释放出来的多巴胺将作用于广泛分布于视网膜上的多巴胺D1和D2受体,以及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的多巴胺D2和 D4受体。多巴胺作用于上述受体之后会使得角膜曲率变平、前方更深、晶状体更薄,巩膜软骨细胞增殖,以上作用结果会使得眼轴向远光方向发展抑制近视。基于以上机理,申请人发现照射于视网膜上光线的波长,光线功率,照射的间断时间和照射于视网膜上的空间区域等因素而不仅仅是光强一个因素综合起来会影响多巴胺的产生和释放以及对眼睛的近视的抑制。
利用光线照射视网膜以治疗近视以及弱视而设计的眼科治疗仪已存在多年。如公开号为CN107260504A,名称为一种治疗弱视和/或近视的仪器中公开了利用光源由目镜中射出光线照射眼睛以治疗近视或者弱视的设备。但,其只是利用光源照射眼部,并未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特定波长的发生装置,设计不同波长照射替换功率的装置,设计间隔照射的装置,设计光强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照射于视网膜上区域的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诱导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并激活多巴胺受体D1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诱导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并激活多巴胺受体D1,以抑制近视或者弱视的发展,进一步的提供一种眼科治疗仪器用于治疗近视或者弱视。
一种诱导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并激活多巴胺受体D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控制照射于视网膜的光线的波长,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功率,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时间间断以及控制照射于视网膜光线的空间区域的方法以达到诱导视网膜上的细胞产生和释放多巴胺的目的,具体包括,
步骤一,释放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眼球;
步骤二,间断照射;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和步骤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1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