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2933.9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江晖;赵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北斗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炉腔 固定块 螺纹杆 碳化液 加热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伺服电机 内螺纹 上炉腔 石墨柱 立柱 伺服电机输出轴 限位传感器 伺服 安全性能 安全隐患 电机电性 顶部设置 加热过程 加热效果 立柱顶部 连接螺纹 内部设置 位传感器 一端连接 安装座 出水管 进水管 石墨盒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包括立柱、下炉腔和上炉腔,所述立柱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安装有下炉腔,所述下炉腔一侧设置有下炉腔进水管且下炉腔底部设置有下炉腔出水管,所述下炉腔内部设置有石墨柱且石墨柱顶部设置有石墨盒,所述立柱顶部一侧通过安装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底部和固定块顶部均设置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电性相连,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连接固定块顶部,所述螺纹杆通过内螺纹固定块连接上炉腔,所述螺纹杆贯穿内螺纹固定块。本实用新型加热效果好,安全性能高,能有效避免碳化液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碳化液加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碳化液加热技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加热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包括立柱、下炉腔和上炉腔,所述立柱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安装有下炉腔,所述下炉腔一侧设置有下炉腔进水管且下炉腔底部设置有下炉腔出水管,所述下炉腔内部设置有石墨柱且石墨柱顶部设置有石墨盒,所述立柱顶部一侧通过安装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底部和固定块顶部均设置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电性相连,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连接固定块顶部,所述螺纹杆通过内螺纹固定块连接上炉腔,所述螺纹杆贯穿内螺纹固定块,所述上炉腔顶部设置有防爆盖且防爆盖顶部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一侧设置有抽真空口且抽真空口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炉腔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顶部设置有石墨杆且石墨杆一端连接上炉腔内顶部, 所述隔热层内侧设置有石墨电极,所述石墨电极通过铜电极连接水冷电缆,所述水冷电缆位于上炉腔外侧,所述隔热层顶部设置有石墨套管,所述石墨套管贯穿隔热层顶部,所述石墨套管内部设置有陶瓷管且陶瓷管内部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顶部设置有温度显示器且温度显示器位于上炉腔外部,所述温度显示器和热电偶电性相连,所述上炉腔一侧设置有上炉腔进水管且上炉腔进水管下端设置有上炉腔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铜电极和水冷电缆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孔为高纯硅质矿物质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孔表面涂有一层金属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盖用弹簧螺栓固定于上炉腔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通过设置限位传感器,可以控制上炉腔上升和下降的位置,防止上炉腔升降不到位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设置防爆盖,如果发生意外事故,炉腔内部压力会顶起防爆盖,不会发生爆炸等危险,通过设置水冷电缆,使铜电极不会因高温烧坏,通过在上炉腔一侧设置上炉腔进水管和上炉腔出水管,使冷却水在炉腔外层循坏,降低炉体温度,避免炉体温度过高发生意外。通过设置观察孔,可以观察炉体内部的运行情况,了解加热过程,通过设置隔热层,可以有效隔绝热量,使热量不外泄,加热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热电偶,可以测量炉体内部温度,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无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的上炉腔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的上炉腔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碳化液加热防护装置的下炉腔内部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北斗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北斗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2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