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田间土壤盐碱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3820.0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0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峰;张华新;杨秀艳;武海雯;刘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烽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盐碱度 种植层 渗灌 储存罐 探头 地下渗灌系统 实时监测系统 田间土壤 控制器 渗水池 盐碱度 水泵 监测 铺设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 腔体设置 水储存罐 碱溶液 控制线 酸溶液 土壤pH 盐溶液 土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田间土壤盐碱度的系统,其包括种植层、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土壤盐碱度实时监测系统、地下渗灌系统、控制器和渗水池;其中,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包括铺设于种植层的监测土壤盐分和土壤pH值的集成探头和渗灌孔;土壤盐碱度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连接所述集成探头和所述控制器的集成探头控制线;地下渗灌系统包括水储存罐、盐溶液储存罐、碱溶液储存罐、酸溶液储存罐、多个水泵、水泵连接线和铺设于种植层的多条渗灌管道;所述渗水池的腔体设置于种植层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田间土壤盐碱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亿h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0,且次生盐碱化土地面积仍在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加快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已刻不容缓。当前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主要有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生物措施因其投资少、无污染、可持续性强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承认和接受,而在盐碱地生物改良过程中,耐盐碱植物的推广和应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耐盐碱植物的评价和筛选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迄今,植物耐盐性评价主要在室内模拟和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的方法包括盆栽(土培或沙培)施盐、水培施盐和离体培养施盐等方法,因其模拟环境与室外盐碱地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评价结论和筛选出的耐盐碱植物,往往不能直接指导或应用于盐碱地的改良。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方法主要是营建耐盐碱植物生长对比试验田,但由于自然条件下盐碱地土壤盐分分布不均,往往几米之隔,盐分即发生较大变化,且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频繁变化,例如降水、干旱等,严重影响了田间植物耐盐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评价植物田间耐盐碱性的控制田间土壤盐碱度的系统,其包括种植层、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土壤盐碱度实时监测系统、地下渗灌系统、控制器和渗水池;其中,
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包括铺设于种植层的监测土壤盐分和土壤pH值的集成探头和渗灌孔;
土壤盐碱度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连接所述集成探头和所述控制器的集成探头控制线;
地下渗灌系统包括水储存罐、盐溶液储存罐、碱溶液储存罐、酸溶液储存罐、多个水泵、水泵连接线、铺设于种植层的多条渗灌管道和渗灌管道的开关;其中所述水储存罐通过第一水泵连接管与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盐溶液储存罐通过第二水泵连接管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碱溶液储存罐通过第三水泵连接管与第三水泵连接,所述酸溶液储存罐通过第四水泵连接管与第四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与渗水渗灌管道连接,第二水泵与渗盐渗灌管道连接,第三水泵与渗碱渗灌管道连接,第四水泵与渗酸渗灌管道连接;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泵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泵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三水泵通过第三水泵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第四水泵通过第四水泵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每条渗灌管道的端部设置有渗灌孔,并且每条渗灌管道上设置有开通或闭合所述渗灌管道的开关,以容许或阻止所述渗灌管道内的液体通向渗灌孔,所述开关通过渗灌管道控制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渗水池的腔体设置于种植层的下方。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渗灌管道为集成渗灌管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渗灌管道的开关为集成开关,同时,所述渗灌管道控制线为集成渗灌管道控制线。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包括一个集成探头和多组渗灌孔;其中,由一个渗水渗灌孔、一个渗盐渗灌孔、一个渗碱渗灌孔和一个渗酸渗灌孔形成与该土壤盐碱度监测-渗灌单元中的所述集成探头相配合的一组渗灌孔,所述多组渗灌孔在种植层中相邻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条渗灌管道铺设于不同的深度的种植层中,在每个深度下的水平面上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3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复合作业整地机
- 下一篇:一种木瓜种植催芽装置